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幼兒園到小學,這是兒童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對兒童的身心將產生重要影響。抓好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關鍵是要幫助兒童邁好學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們比較快地自覺適應學校生活。首先,做好入學準備,要謹防三種誤區:
現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沒有太大差別,差別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這種差異主要是習慣培養造成的。孩子的表現取決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對待孩子入學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家長不夠盡責。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找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級或一個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業型的父母,兩人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由老師全權代勞就行了,平時也不與老師溝通。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急了,再打罵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誤區二:父母對學校的期望值過高。許多家長給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這樣做其實是拔苗助長,孩子會感到壓力很大,學習起來反而有負擔,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度。
誤區三:忽視孩子習慣的養成。說到底,孩子的差異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造成的。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會說:“上了學,讓老師管你。”這樣孩子會對學校產生懼怕感,上學后表現為事事膽小。
另外,我們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剛入學,對于他們來說,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會發生改變,提醒并教會孩子應對這些改變,對孩子一定受益良多。一般來說,六七歲的兒童上學了,他們的生活將發生三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主導活動的變化。入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他們常常做游戲,沒有任何學習上的壓力;入學后主導活動是學,他們的心理發展起了重大變化,游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學習成了最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
二是社會角色的變化。學齡前兒童是貪玩的,是寸步不離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學就不同了,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學校和班級爭取榮譽。所以,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又高興又自豪,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這一心理發展,對“入學”給予高度重視。
三是人際關系的變化。兒童入學前與家庭成員的依附關系密切,一舉一動都是成人指點;入學以后,兒童每天都要離開家長在學校獨立生活,這將進一步促進兒童從依附向開始獨立生活轉化。他們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內有限的幾個成員。
對于剛入學的新生,孩子也通常會經歷三個時期。這三個不同時期,家長如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同樣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段充滿不適應感的入學初期。這三個時期,孩子的表現各不同:
第一個時期是興奮期。兒童入學前心情激動,興奮得睡不著覺,充滿自豪感,都有當個好學生的愿望。第二個時期是厭倦期。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新鮮感逐漸消失,加上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受到了約束,生活上又緊張,學習知識不如想象得那樣容易,有一部分學生感到負擔重而不想上學。第三個時期是適應期。開學兩個月后,如果學校與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并喜愛學校生活。
下一篇:幼兒園開設小小班的意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幼教機構注重個別溝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