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準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帶孩子參觀小學,看看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什么樣的,絕大多數孩子在參觀后都會產生強烈的上學沖動,他們會因為小學生的紅領巾、鉛筆盒、自己過課間十分鐘而興奮不已。這些認識雖然表淺,但是還是可以起到激發上學動機的積極作用。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
與快快樂樂準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
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后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
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么管你”。還有教師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這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癥狀:比如腹瀉、胃疼、發燒、過敏、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下一篇:頭疼:孩子難相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齡前兒童23歲最宜入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