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成因探究——脫節現象有內因
據調查,每年新生入學,對小學學習生活產生各種不適應的情況十分普遍。他們感到上課時間長,作業多,部分學生出現了身體疲勞、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現象,導致心理壓力大,精神負擔重。不少學生學業的失敗率高,課堂違規現象多,自信心下降等等。因而許多孩子留戀幼兒園的生活,產生怕學、厭學情緒,有的甚至羨慕退休的爺爺、奶奶,產生“我什么時候退休,多玩玩好開心”的想法。
造成兒童不適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聯系不夠,因而造成眾多脫節現象。
學習生活內容不同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類不同的教育機構,因而它們對兒童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諸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
廣州市白云區朝天小學吳老師介紹說:“幼兒園以玩耍為主,而小學開始了學習生涯,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很多事情要靠小朋友自己單獨去面對和處理,開始更加系統和深入地學習文化知識,因而遇到的困難也可想而知。”上小學,他們上課首先遇到的就是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抽象的數字及符號,甚至上音樂課也是五線譜。一進校門就有許多規則要他們熟習和遵守,像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范 、中小學生禮儀規范,此外,各校還有各自對上課、做操、上下樓梯、上廁所等等規定。在生活上,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午睡時間長,而小學卻是上課來下課走,課間和課外活動相對少。“很多小朋友沒有時間觀念,還以為是在幼兒園,經常喜歡走出走入。” 吳老師補充道。
人際關系不同
在人際關系上,幼兒園教師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一起游戲,而小學生和教師的接觸主要是上課,同學之間交往的機會也少 ,更談不上溝通了。
中山市小欖鎮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黃藝紅老師表示:“在孩子心中,老師的角色有點變化,從幼兒園媽媽式的阿姨到小學里教知識的老師,很多小朋友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跟老師打交道,只有一兩個性格開朗的新生才會給老師說說以前在幼兒園里的趣事,說說自己喜歡電視中的哪些主角等等,不過這是特例而已。”
評價標準不同
還有,幼兒園和小學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上也很不相同。一些幼兒園教師認為是機敏、靈活、能力強的孩子,到了小學常被一些教師視作淘氣、不守規矩、不聽話的學生。兒童一入學就“進入了符號的世界,掉入了規則的海洋”,這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問題。
總之,以上種種變化,不僅是多方面、大量的,而且是突變的。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孩子與過去習慣了的生活完全告別,六七歲的兒童對這種突然的變化是很難承受的。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去上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準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