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四五歲時就能通過比較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描述個人的經歷。此時,他們的表達欲望也越來越強,不管家長愿不愿聽、是不是有時間聽,總是像個小麻雀一樣說個不停。一些沒有耐心的家長便會使出各種花招試圖讓孩子閉上小嘴。但事實上,在孩子的只言片語中飽含了他們的各種情緒、感受和需求,父母要把孩子的話當回事。
耐心對待孩子的提問
場景1:爸爸和皓皓一起看電視,電視里在播放狗熊冬眠的節目。
“爸爸,狗熊為什么要冬眠?”“因為冬天沒有吃的。”
“那為什么猴子不冬眠呢?”“因為猴子能找到吃的啊。”
“那為什么狗熊不去找吃的呢?”“怎么那么多問題,看電視吧!”
分析與建議:很多家長都知道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重要,但當“問題寶寶”們一連串稀奇古怪的問題擺在面前時,有些家長就像皓皓爸爸那樣失去了耐心,終止了孩子的提問。此外,家長不可能對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對答如流,遇到回答不上的問題該如何應對?可以趁熱打鐵,找出相關的書籍或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解。
了解孩子的需求
場景2:媽媽帶蕭蕭逛商場,蕭蕭看到一輛小汽車很喜歡,回家的路上,他的話題就沒離開過小汽車。媽媽知道蕭蕭還惦記剛才的小汽車,為打消其念頭,對兒子的問題一律不應答。沒幾天,幼兒園老師給媽媽來電話說蕭蕭偷偷拿走了小朋友的玩具汽車。
分析與建議:蕭蕭知道,如果直接讓媽媽買小汽車顯然會被斷然拒絕,所以采取了“迂回戰術”,可媽媽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卻采取了回避態度,這使得蕭蕭內心一直延續著擁有小汽車的愿望,直到自己找到“方法”——拿小朋友的汽車來滿足自己的愿望。孩子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家長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確了解您的態度,而不是回避,那樣問題還存在著。
分享孩子的經歷
場景3:第一天從幼兒園回來,甜甜很興奮地給爸爸講幼兒園的經歷:“今天手工課可有意思了,佳佳把紙條貼在臉上學看門的劉爺爺……”“甜甜,自己玩去啊,爸爸在工作。”幾天后,爸爸問“甜甜,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什么呀?”“沒什么。”甜甜回答。
分析與建議: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天總會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發生,并想和最親近的人分享。如果家長打斷孩子的談話,孩子漸漸就會失去與家長聊天的興趣。如果家長暫時很忙,可以說:“是嗎?那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現在有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要不你自己先玩1個小時,1個小時后你再給我講,好嗎?”
欣賞孩子的想象
場景4:周末爸爸開著車帶陽陽外出,走到半路就堵車了。
“爸爸,怎么又堵車了?要是汽車有翅膀就好了,我們就可以飛起來了。”
“那不是亂套了!趕緊坐好。”
分析與建議:孩子在5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具有創造性的想象,當家長對他們的想象表示懷疑或否定時,孩子甚至會認為是對自己本身的否定,從而感覺自尊受到傷害。其實家長完全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將想象更完善,如“會飛的汽車是什么樣呢?”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遠離網毒有最佳途徑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