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位學員馬克高中就來參加卡內基訓練,并持續在卡內基做助教,我看著他從高中、大學一路過來,現在正在臺大念研究生。
高中三年級那一年,他準備報考臺北科技大學。準備考試讓他很緊張,東想西想,定不下心來。有一天,他想起長年放在皮夾里、時時用來提醒自己的卡內基金科玉律“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立刻翻出來實地運用。這個“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非常簡單好用,只有三個步驟:
第一,先問自己,最壞的狀況是什么?
第二,你能不能接受最壞的狀況?
第三,你能不能改善最壞的狀況?
馬克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么?答案是考不上,必須早點去當兵,或是重讀一年。
可以接受“最壞的狀況”嗎?馬克認為只是晚一點上大學,天不會塌下來,結果也不算嚴重。這個狀況是他能夠接受的。至于“最壞的狀況”能不能改善,馬克經過評估,認為自己挺有勝算,狀況也不錯,只要別擔憂緊張,好好利用時間準備,結果應該不差。
評估完之后,馬克就放下得失心,不再胡思亂想,全心全意地準備考試,從容應對面試,結果順利考上臺北科技大學。有了這次經驗,馬克之后再碰到讓他緊張的狀況,就先想到最壞的可能,然后盡全力改善,都能獲得不錯的結果。
可見,花時間杞人憂天,不如花精神厘清你的憂慮,放下負擔,就像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只要將一個人內心的態度由恐懼轉為振奮,就能克服所有障礙。”大多數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眼前的難關,而是你對這個難關的看法。
下一篇:厭學孩子中超三成是學前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面對壓力,積極解決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