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彩田幼兒園最近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了摸底調查,發現有半數以上的孩子都經歷過各種情緒困擾。
幼兒情緒困擾亟待重視
在日前深圳中心書城舉行的“育兒講堂”上,彩田幼兒園園長唐玉萍在演講中提醒家長,孩子幼年時期的情緒困擾可能導致長大后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許多年輕家長可能認為幼兒年齡太小,不會存在情緒困擾,其實這種認識較為片面。”唐玉萍說,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情緒困擾,如被小伙伴打了、挨老師批評了、想要的東西沒得到等等。雖然與成人相比,幼兒的情緒結構比較簡單,但往往就是這樣一些簡單的生活事件可能使幼兒產生緊張、敏感、焦慮、孤獨、無助、失望、壓抑等負面情緒。
據彩田幼兒園對幼兒情緒狀況的一項調查表明,40%以上的孩子害怕黑夜,不敢單獨睡覺。19%的孩子只喜歡聽好話,不能接受批評,而且情緒急躁,動不動就生氣,18%的孩子害怕面對生人,不敢與生人說話。經常缺乏自信,抗挫力弱的幼兒占12%。幼兒的情緒困擾應引起家長和老師的足夠重視。
開學前幼兒心理咨詢量猛增
“每年9月和春節過后幼兒園開學時,我們接到的幼兒心理問題的咨詢電話是平時的2倍多。”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張小梨介紹說。
“家長應該提前對孩子講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而且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幼兒園的學習功能上,而要強調在幼兒園玩耍的樂趣所在。家長過分地強調幼兒園學習場所,扼殺了孩子愛玩耍的天性,從小就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壓力。”張小梨說,據調查,9成以上的父母在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中時,第一句話問的是:“寶寶在幼兒園今天學到了什么?”他建議家長把這句問候改為:“寶寶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能不能給媽媽講講開心的事情?”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一整天都很乖,但是一回到家就成了“霸王”,會特別地哭鬧。張小梨解釋說,這是因為幼兒園遠不如家里“自由”。孩子一旦回家,暫時擺脫了“規矩”的束縛,自然會顯得更活潑好動一些,這時家長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玩耍,但如果孩子出現一些不正常的重復動作,就應該及時求助專業人士。
淡然處理孩子的“威脅”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看上了商場里的某種玩具,家長不買孩子就哭鬧不止,甚至當眾在地上打滾不依不饒。心理專家建議,這種情況其實是孩子在用哭鬧的手段“威脅”大人,家長應“淡然處之”,越是強行想拉走孩子,越是會遭遇孩子的強烈反抗。
有些孩子面對無法處理的情況,會非常煩躁,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發泄情緒。
有一個小班的孩子在家玩皮球時,如果皮球滾到了桌子底下他取不到球,就會通過伸手打自己的頭來宣泄著急的情緒。彩田幼兒園園長唐玉萍建議,這時父母應該及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手讓他停止打自己的頭,然后家長跟孩子一起趴在地上取球,等孩子情緒平靜一些后,再給他講道理。
逐漸鍛煉孩子自己睡
許多孩子都遇到過自己一個人不敢睡覺的難題。心理專家指出,孩子怕黑,是因為黑暗導致他無法掌握周圍的情況,孩子的自理能力越強,對環境的掌控能力就越強,性格也就越開朗果敢。隨著孩子年齡增大,父母應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睡覺的能力,幫孩子完成過渡。
張小梨說,父母在生活點滴中都應該教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如早點讓孩子學會開燈,告訴她只要開燈就沒有黑暗,所以房間里是安全的。同時家長在孩子幼年時不能過多地使用“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服從,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唐玉萍建議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保護要適度、適宜,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完成,在獨立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漸漸適應獨自和自己相處,會自然過渡到獨立睡覺。
下一篇:不做孩子的“小鬧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學會“推遲滿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