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有時生氣時就忘了自己是成人,也會打倆下孩子,其實是不對的,一起看這篇文章。
1.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yīng)該怎么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么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fā)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yīng)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4.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jīng)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5.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在1~3歲的階段,孩子處在自主性與羞怯和疑慮之間搖擺的階段。兒童迅速學會走、爬、推、拉和交談等許許多多的技能,學會了如何抓握和放開。他們不僅把這些能力應(yīng)用于物體,而且還應(yīng)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換句話說,兒童現(xiàn)在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須按照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兒童行為的任務(wù),而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體罰,兒童就會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
您不妨采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
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自然后果法。
對于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
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講明道理。
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比如,你亂碰開水瓶,會被燙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6.6歲以后要盡量少打,12歲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后就應(yīng)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yīng)完全停止了。6歲以后,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fā)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養(yǎng)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進入青春期后,兒童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tǒng)一的自我。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chǎn)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
下一篇:家長要做好“現(xiàn)場直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聽話真的就好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