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在廣州市兒童醫院,記者采訪到了歐婉杏醫生,歐醫生在兒童心理、行為和發育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采訪中,歐醫生向記者介紹了一個案例——
就讀中班的羊羊,在家里很調皮,在幼兒園卻很乖。由于爸爸媽媽工作忙,羊羊從小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在幼兒園膽小,不欺負同學,不和老師頂嘴;但在家里,羊羊一生氣發火,竟然敢動手打爺爺。
歐醫生在和羊羊的交流中了解到,羊羊在家里爺爺奶奶很寵愛他。平時羊羊在爸爸媽媽那兒得不到滿足的不合理要求,爺爺奶奶都會滿足他。爸爸媽媽對羊羊的要求稍嚴厲,爺爺奶奶就來幫忙,或不準批評,或勸開爸爸媽媽,或將羊羊牽走。但在學校里,老師要求嚴厲。
歐醫生指出,羊羊在家園不一致的行為是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對家長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與家里的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家時,心理上產生放松的感覺,所以會家園不一致。
歐醫生建議:1。要正確地愛孩子。首先羊羊的家里的教育方式要一致。愛孩子,但是溺愛對于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從小的嬌生慣養,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愛要有尺度、要講科學,不要讓溺愛給孩子的未來帶上“愛”的枷鎖。
2。要保證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家長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密切聯系,是保證孩子教育一慣性的重要方法。家長要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規,孩子回到家以后,不能放縱,應盡量按照幼兒園的紀律來約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師、家長的要求變為自覺的行動,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3。利用孩子的心理特點,請老師幫助教育。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權威的象征,孩子期待著老師和伙伴的認可。家長可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客觀地反映給老師,如孩子在家表現不好,要求老師幫助教育;孩子有進步時,則請老師及時鼓勵,在集體中給予表揚,使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有利于孩子養成在家里和幼兒園中一慣性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品格。
相關報道:孩子該注重培養哪些性格
糾正不良性格要“狠心”
父母幫孩子養成優質性格
孩子的性格太內向怎么辦?
性格變堅強須從三歲前培養
下一篇:直面孩子的“愛玩不愛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