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讀者陳女士:我的孩子即將上小學,正式成為一名小學一年級新生。請問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做好哪些開學前的準備工作?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記者走訪了本市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該校老師王瑩介紹,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是兒童身心發展的一次重大轉折,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師和伙伴都需要孩子逐漸熟悉、適應。父母除了要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物質準備工作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教育,引導孩子逐漸進入“角色”。
心理準備
1.父母可以提前帶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園環境,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在家里也應幫孩子布置出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空間,讓孩子在家中先體會一下成為小學生的新鮮感受。
2.在正式開學前以及開學的最初階段,家長應該對孩子多給予言語和行為上的鼓勵,正確看待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不適應的狀況,及時與老師溝通和配合,避免使孩子在入學之初就對校園的學習生活產生抵觸情緒。
3.家長可以通過向孩子傳遞類似于“上學可以獲取更多新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可以結識更多新朋友”等信息,使其以一個較為輕松的心態步入即將展開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4.教育孩子要關心集體,關心他人,逐漸樹立集體觀念。告訴孩子怎樣正確對待集體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孩子對校園生活產生向往和期待。
5.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經驗或是其他高年級優秀學生的學習事例,激發孩子的興趣。
培養良好習慣
1.開學前及開學后的最初階段,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很重要。家長可制定一個與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培養按時睡眠、起床和飲食的良好習慣。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節制其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
2.在學習習慣上,入學前的一段日子應增加孩子安靜活動的內容和時間,以便孩子入學后能盡快適應課堂學習。還要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記住老師留的作業并能按時完成。
3.在生活習慣上,提高孩子自我照顧和保護的能力。孩子必須學會正確的穿衣、褲、鞋等生活習慣,養成合理的飲水及進餐習慣。
4.在衛生習慣上,培養孩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勤剪指甲;保持衣物整潔和環境整潔。
5.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教會孩子每天按著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家長可在旁邊加以指點和示范。
6.讓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公德,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上課不亂插嘴,舉手回答問題;不亂翻拿別人的東西,愛護學習用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等。
物質準備
1.書包: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書包,可事先參考新學期書本的尺寸。注意書包舒適性,可選擇口袋和間隔相對多一些的書包,方便孩子分門別類歸置物品。
2.文具盒:建議給孩子購買功能最簡單的文具盒或文具袋。功能復雜、樣式花哨的往往像玩具,容易分散孩子過多注意力,造成上課開小差以及互相攀比的心理。
3.鉛筆:不要選擇不規則形狀或造型特異的鉛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家長應每天幫孩子事先削好,并配好筆帽。
4.橡皮: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建議不要為孩子購買香味過濃和過于花哨的橡皮。
5.直尺:直尺是小學生必備的,特別是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買一個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6.塑料墊板:A4和A5尺寸各一張,不帶圖案為佳。
7.本子:家長可幫孩子提前準備好一個記錄本,方便孩子隨時記錄,起備忘作用。練習本可根據學校統一要求進行購買。
8.教材發放后,家長要幫助孩子用顏色簡單的包書紙包好書皮,可讓孩子學著如何自己動手來做。
9.上學線路研究。新學期第一天,記得提前出門。
下一篇:別讓孩子玩游戲超過兩小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歲半到四歲:正常的倒退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