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據《四川新聞網》7月31日報道:從6月22日到7月26日,近一個月內,連續發生五例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報道,出走的孩子大多是13歲到16歲左右,而且出走的男生多于女生,尤以初中生為最。一項調查顯示,男生大部分出走的原因是親子沖突、情緒失控、沉迷網絡等,而女生出走的原因更多的是學習。
“為什么大多數青少年,選擇在暑假離家出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洪明表示,與平時有學校、老師管理孩子不同,暑假往往為青少年的出走提供了時間上的客觀原因。那么深層的主觀因素又是什么呢?
理想和現實的反差。盼望已久的暑假讓孩子們憧憬著如何度過,可是現實的暑假生活讓孩子們焦躁不安:一方面是鋪天蓋地的培訓班,名目繁多的暑假作業,嘮叨的父母,另一方面是激情的網絡。二者之間的沖突此起彼伏,所以孩子們一串串的煩惱事接踵而至,一時的沖動也會離家出走。
家庭教育的缺失。經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辛苦半輩子,得不到孩子的半個好,活得很冤屈。是啊,從“孝”的角度而論,孩子確實做得不夠,不能體諒父母,但是,孩子因為和父母吵嘴離家出走,為人父母是否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問題,“子不教,父之過”,我們是否一貫采取高壓專制的方式命令孩子,還是從小就嬌慣溺愛孩子,擔心孩子受苦呢?我們的家庭氛圍是否溫馨?等等,“出走”的理由絕非一日之事,而是日久生成。
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的驅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高年級、初中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尤其是孩子進入初中二年級,孩子的叛逆心理突飛猛進,感性多于理性,一旦自己的某種愿望受到阻力,就會奮起反抗,于是離家出走成為他們對抗父母的一種方式。
社會的不良誘惑。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拓寬了我們的時空,讓我們在虛擬的空間放松自我,但是網絡內容的魚目混珠,讓理智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們難辨是非,尤其是色情暴力的游戲把孩子們引向歧途,使他們走火入魔。還有一些營業性娛樂場所,不擇手段誘騙青少年,讓他們難以自拔。此外,一些媒體主持的良莠不齊的節目混淆青少年視聽,加上青少年模仿能力強,造成他們“身不由己”等等,造成他們“出走”。
孩子離家出走,父母首當其沖,確實需要加強親子溝通,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內化家庭教育功能,提升家庭的吸引力。此外,社會輿論和媒體要為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出謀劃策,執法部門要加大文化市場和娛樂場所的整頓,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良好地社會氛圍。
下一篇:56歲復雜而困惑時期(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們期待怎樣的暑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