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腹部疼痛
在嬰兒期,父母親常常可觀察到許多疑似腹部疼痛的情形發生,例如:“我的孩子肚子絞痛”“他一會兒喊痛,之后安靜下來,不一會兒又開始尖叫”“他的肚子脹得又緊又硬”“他的臉色如此蒼白”“肚子一直咯咯地響”“他已經吐了兩次”“孩子什么都吃不下去”或者“從昨天到現在都沒有排便”等等。關于這類癥狀的問題,常會讓父母帶孩子去看醫生。事實上,如果父母夠冷靜,自己能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可以分辨出無害及危險的癥狀,并在家中幫助孩子覺得舒服些。
1.脹氣
案例:一個幾星期大的嬰兒,每餐食畢后就哭鬧,但喂奶時通常不會有這種情形。是奶喝太多或太少嗎?奶的配方太冷或對橡皮奶嘴來說太過濃稠嗎?之后嬰兒打了個大嗝嗎?除了以上原因外,造成嬰兒啼哭最可能的導因不是脹氣就是腸蠕動太劇烈。伴隨著脹氣的癥狀可能還有:輕微的嘔吐、肚子有些鼓鼓的及便秘。如果嬰兒大概都在晚上六點到九點之間哭喊,其原因和脹氣無關。
出于無法完全解釋的原因,嬰兒常在黃昏前或晚上啼哭,似乎也不是因為饑餓或疲憊,這種啼哭和疼痛的啼哭不同。然而,啼哭時吞進去的空氣可能會造成胃痛。在一天的此時,用背帶抱著嬰兒是使他安靜下來最好的方式。很重要的是,沒有經驗的父母必須知道,懲罰嬰兒無法使之變安靜。這個年紀大部分的腦部傷害,導因于父母急切地想停止嬰兒的哭泣而劇烈地搖動嬰兒。
非典型脹氣疼痛的癥狀有:嘔吐(超過好幾口才算)、臉色蒼白、肚子鼓脹、拉肚子(兩餐間多次解稀便)、發育不良或因劇痛而突然哭喊。有這些情形時,一定得求助醫生了解原因。
如果母親在哺乳期間吃太多全麥面包、豆夾或花椰菜及高麗菜之類的蔬菜,嬰兒常會有脹氣發生。非母乳哺育的如果改變飲食配方,可能會有好處。飲食的調整最好先咨詢醫生(請參閱13.3“瓶喂嬰兒的營養”)。
以下是一些可減緩疼痛并使孩子安靜下來的方法:
●熱敷:可將熱毛巾或以洋甘菊茶、歐耆草茶或檸檬薄荷茶制成的濕敷布敷在肚子上(請參閱附錄1.4“腹部敷布”)。另外也可以用滇荊芥草、洋甘菊或10%荷蘭芹子油以1∶2的比例稀釋后涂抹于肚子上,并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孩子的腹部。同樣也需注意保暖,可給寶寶穿能蓋住腹部的羊毛內衣褲、較暖的尿布,或用暖暖包,同時也要注意膝蓋部位的保暖。
●對于體內,在飯前喝數湯匙溫熱的茴香茶可以有幫助(所謂的袪風藥滴劑,效果不會比茴香茶更好)。
●在打嗝后,用背帶抱著嬰兒十分鐘。另一個已證明有效的方法是:把寶寶兩腿分開跨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讓寶寶的背部靠在自己的胸部,然后輕輕地幫寶寶做腳底、腳后跟及小腿按摩(一只手按摩一只腳),當寶寶踢來踢去的腳遇到大人手的阻力時,就足以讓他安靜下來。
●食量控制(請參閱13.1“母乳哺育”)。
●在哺乳階段,母親要注意全麥面包、糙燕麥片或牛奶的攝取,這些食物常常會造成脹氣;不過像櫻桃或桃子有果核的水果就沒有關系。
●母親若過于繁忙、有考試壓力、吃飯狼吞虎咽或情緒不佳,都會使寶寶的癥狀加重。
對于這些狀況也不需過度擔心,通常在8~12周后,這類腹痛的情況就會自己消失。
2.盲腸炎
對學步兒及稍大的孩子來說,Appendizitis(闌尾發炎)的典型癥狀為——持續數小時、緩慢漸強的疼痛,最后集中于右下腹。腹痛經常伴隨著缺乏精力、惡心、舌苔,及走路或跳躍時感到疼痛等癥狀。
如何處理
●不要給孩子吃或喝任何東西。
●請測量腋溫(確定體溫計放入正確位置五分鐘,用小毯子蓋住孩子的肩膀及手臂)及肛溫(一分半鐘);記錄兩者結果,注意有無溫差(請參閱2.2“測量體溫、判斷及處置發燒”)。
●請帶孩子去看醫生。
盲腸炎在學步兒身上可能不太容易被認出,因為癥狀輕微或者不明顯,或很類似急性腹痛(請參閱1.7.7“急腹癥”)。即使是醫生,診斷通常不會直截了當,而且只要可能,我們會想要避免手術。在這里我們必須鄭重警告,千萬不要只以局部表面的療法或用藥來處理此情況。
3.腸絞痛
腸絞痛的癥狀是突然在肚臍部位感到疼痛,其劇烈的程度讓孩子會自動躺下休息。這類的疼痛通常會在一個小時內漸漸消失,但可能會再復發。有腸絞痛的孩子會臉色發白,然而整個腹部無法找出對擠壓敏感的特定部位。診斷只能在醫生排除其他可能的導因后才能確定[請參閱4.1.6“高酮(酮類)血性嘔吐癥”]。如果診斷正確,癥狀雖然令人不舒服,但也無害,可在中餐和晚餐后做腹部溫熱敷,持續做4~6周便可改善(請參閱附錄1.4“腹部敷布”)。
4.寄生蟲
Oxyuris(蟯蟲)像線一樣纖細,長約1~2厘米,寄生在直腸,晚上會在肛門外產卵,所以會造成發癢,有時會在屁股形成濕疹,致使孩子常伸手搔抓,然后經過指甲及手帕傳染給其他孩子。有沒有蟯蟲非常容易檢查出來,早上還沒幫孩子清洗屁股前,用透明膠帶貼過未清洗的肛門口,再轉黏于顯微玻片上送檢即可得知。
Ascaris(蛔蟲)可能引發腹部疼痛,比起往昔,現在比較不常見到蛔蟲。蛔蟲長約20厘米(雄性明顯比雌性小),其傳染途徑是借由色拉或其他以人體排泄物施肥成長的生菜而傳播。當被攝食后,幼蟲有30~40天在卵中孕育。它們從腸子經由肝門靜脈、肝及心臟進入肺部;在肺部大約停留七天后穿破肺泡,又通過支氣管及咽頭再次找到門路回到腸子,進而在此長大成蟲。在蛔蟲復雜的旅程中,孩子可能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癥狀,包括過敏反應等。而蟲卵,只有等到它們發展的周期結束后才會出現在糞便里。
治療
可用Weleda的Allium/Cuprum Sulfuricum Compositum來治療,每天三次,依年齡一次5~10滴稀釋于開水中服用,效果不錯。此外更要注重個人衛生習慣,例如勤用肥皂洗手、刷洗指甲及不共用擦手毛巾等等。至于蛔蟲,可嘗試用Quarz 50%(每天三次,每次少于1/3茶匙)。大約三周后,若糞便檢體在顯微鏡檢查下已無蟲卵,即證明治療成功。
當今大部分的父母親比較偏愛“一日化學治療”,不過,上述療法即可預防舊癥復發。
5.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可能的征兆有:腹部或背部疼痛(有時會發燒、臉色蒼白、有氣無力、食欲不振)、突如其來的尿床及排尿時有灼熱感。這種情況通常不是膀胱發炎就是腎盂炎。因為排尿的灼熱感有時非常刺痛,而使孩子寧可憋尿。家長要隨時掌握孩子是否有尿灼熱的情況,重要的是要了解燒灼感會比感染先消失。每當有上述癥狀出現時,就需要做尿液分析,雖然尿液污染或性器官的種種外部感染可能造成假的陽性反應。如果尿道感染的情況經常出現或演變成慢性疾患,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嚴重的傷害。這類疾患的診斷及治療需要由專業醫生來處理,除了醫學治療外,我們建議在膀胱部位以熱敷來舒緩疼痛(請參閱附錄1.5“膀胱敷布”)。
6.腹股溝疝氣
疝氣可通過觀察或觸摸孩子的腹股溝部位而得知,腹股溝處會有一顆小如核果或大到像橙子的隆狀囊腫(照片6),通常包裹了部分的腸子或是女性的單側卵巢,而在男孩子身上,也有可能延伸到陰囊處。任何這個部位的脹痛都需要立即的醫療評估。疝氣囊的頸部可能會因束緊而使被包入的身體器官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鉗閉性疝氣)。把疝氣囊內的器官推回去非常困難,可請醫師示范做法。腹股溝疝氣和臍疝有很大不同,臍疝就算不貼藥布,絕大多數都能自己痊愈;而腹股溝疝氣若沒有手術治療通常很少能痊愈(請參閱1.9“包莖、陰囊積水、隱睪癥”)。
7.急腹癥
絞痛或持續劇烈腹部疼痛并伴隨著嘔吐、臉色蒼白及腹壁內側僵硬緊繃的疼痛(孩子的肚子摸起來像“硬板塊”),那可能是會致命的急腹癥。有些突然發作的急遽疼痛讓孩子痛到哇哇大叫或尖聲哭泣,并且常常有嘔吐的情形,但沒有出現腹壁僵硬的癥狀,在數個小時之內也沒有好轉的征兆,這種癥狀有可能是腸套疊(一段腸子滑進鄰側的腸子內:大腸套小腸)所致。
一旦有這些情況,孩子就需要立刻接受專業的醫療診斷,最好前往有兒童外科的醫院,以便需要時可以采取手術治療。
父母若未曾經歷過較不具危險性的高酮(酮類)血性嘔吐癥(請參閱4.1.6),可能會將突發的腹痛癥狀和這些無傷害性的嘔吐搞混了而造成誤判。
8.伴隨流感的腹痛
除了發冷、顫抖、嗜睡、頭痛及全身酸痛外,腹部的疼痛可能就是流感的訊號了,在這階段也可能會出現嘔吐。一旦發燒溫度急遽上升后,最初的腹部疼痛通常就會消失。這和盲腸炎疼痛的差別在于這種腹痛在按壓肚子時沒有特定的疼痛部位,而且腋溫跟肛溫的溫差不會超過0.5℃(在溫度計上十分之幾的溫度是由較短的線條標示)。此外,急遽發高燒超過38.5℃并非典型的盲腸炎癥狀。手腳冰冷表示體溫還在上升,對于孩子,如果是盲腸炎,在腹部敷熱水袋是無法忍受的(請參考前面的盲腸炎敘述),但對于流感兒童,在肚子上敷熱水袋會感覺比較舒服。
9.其他原因造成的腹痛
●游戲或運動過度所造成的腹部肌肉疼痛。
●腹瀉造成的腹部疼痛(請參閱4.1“嘔吐及腹瀉”)。
●當孩子訴說腹部疼痛時,請檢查他口腔內的扁桃腺體。兒童經常表示疼痛來自腹部;但疼痛也可能來自發燒的早期階段,或腹部淋巴結腫脹。
●在高酮/酮類血性嘔吐癥開始前,腹部可能會有持續數小時到半天時間的絞痛(請參閱4.1“嘔吐及腹瀉”)。在此情況下,可用Oxalis(酢漿草)精華或歐耆草茶制成的溫熱的蓍草腹部敷布來熱敷腹部,以減緩疼痛(請參閱附錄1.4.1)。
●若有持續數天口渴及頻尿的情況,不管有沒有腹痛癥狀,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當孩子上學前或在學校有肚子痛的情況發生時,可能是精神過度緊張或心理壓力因素所造成的,最好和老師討論一下孩子的狀況。當然,有時候醫生也可以協助了解問題來源或提供無害的解決方法,通常不需要借助鎮定劑或止痛藥。
●另外還有一些原因可能造成腹痛:如孩子因慶生會的蛋糕和過度的興奮、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或經歷了父母或老師發的脾氣、焦慮的期待,或孩子的好勝心過強、忌妒等等都有可能。
我們也建議您回顧孩子的一天,并請著眼于自己是否可能促成了他的腹痛發展。下面兩個案例有助于您更加了解:
■母親:“我現在必須馬上喂史蒂夫喝奶。”
孩子:“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顆蘋果?”
母親:“你可不可以不要每次看到弟弟吃東西時,你就一定要跟著吃!”
孩子:“媽媽,你剛剛說要幫我把故事說完的!”
母親:“你可不可以讓我安靜一下,我現在要趕快喂弟弟喝奶,然后要哄他睡覺。”
孩子:“媽媽,我肚子痛!好痛啊!”
母親:“喔!天啊!別又來了……”
■母親:“我真不敢相信這小家伙又餓了。克勞迪婭,幫我把史蒂夫的奶瓶拿過來。”(克勞迪婭把奶瓶拿過來)。“我給你削了一個蘋果放在廚房里。你可以找得到嗎?”(克勞迪婭高興地從廚房拿著蘋果回來)。
媽媽唱著歌:“吃點心的時間到了……”嬰兒吸著奶瓶,而克勞迪婭也啃著她的蘋果。
母親: “好不好吃?我可以嘗嘗看嗎?嗯,真好吃。等我喂完史蒂夫后,我必須趕快去買東西。”
克勞迪婭:“我也要去。”
母親: “今天不行,已經太晚了。但是你可以幫我照顧史蒂夫,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到他的臉。我會請胡太太在我外出時過來幫忙。我一回來就會講故事給你聽。”(克勞迪雅很驕傲她夠大可以照顧小弟弟,而史蒂夫也都很乖,沒有哭鬧。)
第一個例子的媽媽沒有意識到她在做什么,她掙扎地要完成每一件需要做的事而無法忙里偷閑。也有可能她太累了,或是聽到親人的指責。她與兩個孩子的關系就像心理上的玩偶絲線一樣,使得孩子可以操控她。如果孩子表達肚子痛,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方式重新掌握情勢:
■孩子:“媽媽,我肚子痛!”
母親: “你肚子痛啊?去躺在床上。我會為你準備熱水袋,我完成這里的工作后會馬上去看你。”
過了一會兒。
母親: “現在很溫暖吧!有沒有比較好啊?我正要跟胡太太說,請她在我出去買東西時過來照顧你們……”
如果母親不采取主動來協助孩子,情況就會越來越糟。除非癥狀有其合理性,否則母親不該停下手邊的工作或原本的計劃,當然也不應排除真的有生病的可能性。要謹記在心,會抱怨胃痛的孩子通常意有所指,像是:
“你今天都沒有注意到我。”
“你都一直忙著工作,真沒趣。”
或甚至是:“媽媽,你在我們之間筑起一座墻!”
與第一個例子里的母親不同,第二個母親以主動及想象力來處理局勢,她迎向孩子,并且讓孩子感受到超越身體的一種舒適和安全感。當第一個母親才準備要從女兒的肚子痛學到經驗時,第二個母親除了提供孩子身體的溫暖需求外,更讓孩子沉浸在情感的溫暖與緊密的親子關系中,熱水袋的作用很快就變成多余了。
是孩子“假裝”胃痛嗎?絕對不是,除非他從很小時就暴露在不誠實的環境中。因為孩子對周遭環境的感受很強烈,當有任何他的能力“無法消化”的情緒時,就會表現在身體上。“疼痛”是否或多或少被拿來當作達成某種目的的方法,完全要看問題發生的情境而定。不過,不應該用道德的眼光來評斷這些癥狀。
下一篇:天寒孩子易咳嗽試試中醫小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感冒后出疹快看醫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