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秋季腹瀉大多數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多發生在每年9~11月份,以6個月到3歲間的小兒居多。患兒有三大臨床特征,即感冒、嘔吐、腹瀉。患兒往往起病急,開始表現為發燒,體溫在38℃~39.5℃之間,伴隨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癥狀,同時還有頻繁嘔吐,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嚴重腹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治療,會引發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患兒生命。
腹瀉首選補液鹽
孩子出現腹瀉后,如癥狀較輕、腹瀉量較少,無發熱,可不去醫院就診,在家通過休息、飲食調整,補充水、鹽等處理,患兒癥狀多可好轉。
口服補液鹽(ORS) 腹瀉患兒由于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對急性腹瀉引發的輕、中度脫水,治療首選是用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簡寫ORS)進行口服補液療法。孩子每腹瀉一次,服ORS約50~100毫升,能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
在得不到標準ORS的情況下,可用湯加鹽溶液。具體配方是:米湯500毫升+白糖10克+細鹽1.75克+水500毫升,煮2~3分鐘。按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如果惡心、嘔吐不嚴重,建議以口服補液為好,可以多次小量補充。
合理選用藥物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或者是嚴重腹瀉產生并發癥,其余的普通急性腹瀉并不需要服藥治療,癥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為孩子止瀉。當發生急性腹瀉時,不鼓勵過早使用止瀉劑,除非有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
輔助飲食促恢復
堅持給患兒喂食 對急性腹瀉患兒應繼續母乳喂養或喂食,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養兒可先用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養2~3天,以后逐漸增至全奶;半歲以上的孩子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可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沫或魚沫等,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平常飲食狀況。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停止腹瀉需加餐 有關專家強調,腹瀉康復之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兩周內必須每天加餐1~2次。因為急性腹瀉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嘔吐、拉稀水便、發燒等癥狀,體液大量丟失,造成體重減輕,進而迅速變得營養不良。腹瀉康復后若患兒已無嘔吐癥狀,可以合理飲食,以保證患兒的營養需求,并且幫助患兒更快地恢復。
如果孩子出現下列情況,常提示病情較嚴重。如反復腹瀉,伴有腹痛、發熱、嘔吐等癥狀,出現黏液血便,嚴重水樣瀉,伴有口渴、少尿、皮膚干燥起皺,雙眼下陷等脫水癥狀,就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并及時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預防腹瀉三要點
★從小進行“三浴”鍛煉(即陽光、空氣和水),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周歲以內嬰兒母乳喂養為主,腹瀉時避免斷奶。
★對所有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嬰兒來說,食具的消毒特別重要。如果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把孩子用過的食具洗清刷凈后放入食消毒柜內,每天消毒1~2次。不具備條件的,可采用干蒸或煮沸消毒食具也可。具體做法:把嬰兒所用食具洗凈后置入大蒸鍋進行干蒸(隔水蒸),上大氣后15分鐘(奶嘴在上大氣后10分鐘才放入)便可達到消毒目的;把洗凈的食具放在大小適合的銻鍋內與冷水一起煮沸,奶嘴在水沸后15分鐘再放入,共煮沸20分鐘便可取出備用。
下一篇:濫用紅霉素、阿奇霉素致孩子耳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生病5大癥狀不能忽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