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女兒今年才1歲,我發現她最近一尿就哭,不知道什么原因?”初為人母的陳媽媽說。記者從廣州市兒童醫院了解到,經常都會有家長帶孩子去看尿床,或解小便比較頻繁、排尿時疼痛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與泌尿系統感染有關。通常冬季發病以嬰兒為主,夏天以女童居多。專家建議,泌尿系統感染一定要徹底治療,如果經常復發,可能由急性轉為慢性,損害孩子的腎臟組織。
原因
尿道感染多見于成年女性,所以很多家長都不敢相信會發生在孩子身上,但醫生說,泌尿系統感染是兒童較常見的疾病。鄧穎敏說,嬰兒尿道感染是由于機體抗菌能力差,經常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糞便污染,易引發感染;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家長為圖方便,而讓幼兒穿著開襠褲到處亂坐,或在孩子排便后很久也不更換尿布,僅僅給孩子揩擦大便而不清洗等,都是發病的常見原因。鄧穎敏強調,尤其是女嬰,由于女嬰的尿道比男嬰短,因此,尿道口極易遭到細菌,特別是大腸桿菌的污染,細菌沿尿道逆行而上,進入膀胱、輸尿管、腎臟等部位,所以會更易被感染。
每年夏季都是泌尿系統感染的高發季節。由于夏季天氣熱,有的小孩喝水少,排尿少;有的小孩,尤其是不少女童喜歡去游泳,易造成一些特殊病原體的上行感染;有的幼兒園小朋友患腸道蟯蟲感染時,蟯蟲可在夜間爬出肛門口周圍產卵,引起會陰部瘙癢,同樣會導致尿道感染。也有部分小兒,因患肺炎、膿皰病、敗血癥等疾病,細菌可通過血液播散而引起尿路感染。專家強調,如果小朋友反復出現尿路感染,應往醫院檢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據統計,小兒反復出現尿路感染者25%~50%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尿返流也是泌尿系統反復感染的常見原因。
癥狀
多數嬰幼兒發生急性泌尿系統感染后癥狀不典型,不易察覺,故家長要多觀察。通常表現為精神萎靡、突發高熱、食欲差、嘔吐、腹瀉、睡眠不安、排尿哭鬧,哺乳期嬰兒出現吸吮無力或拒絕吸乳,如果嬰幼兒出現上述情況要警惕患尿道感染。
年長兒童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癥狀通常比較明顯。排尿時會感到尿道口灼熱感、排尿次數頻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發生尿床、血尿(尿液顏色可能是紅色、粉紅或暗紅色)。
專家提醒,父母一旦發現自己的小孩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癥狀,應盡早帶患兒去醫院就診。醫生會收集患兒的尿液樣本檢查,一旦證實是尿道感染,應多飲開水,以增加尿量、沖洗尿路。同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抗菌藥物治療。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要在醫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家長在給孩子治病時,一旦孩子的癥狀消失,就認為病治好了,而對醫生的建議或制定的治療方案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這往往會帶來不良的后果,因為療程足是保證療效的重要條件。 所以,在臨床癥狀消失,尿液檢查正常后,仍應遵照醫囑用藥,經2~3次尿液檢查正常,才算是治愈。因為治療不徹底的泌尿系統感染,可能由急性轉為慢性過程,進一步發展可以損害孩子的腎臟組織。
護理
嬰兒:為了防止嬰兒尿道感染,特別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對于周歲的寶寶,除了要勤洗勤換尿褲、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清洗寶寶的小屁屁外,還應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后清洗外陰,然后再清洗肛門,女嬰更應注意這一點。給男孩清洗外陰時,一定要翻開陰莖包皮,把隱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凈。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盡早穿封襠褲,不要讓幼兒穿著開襠褲到處亂坐,最好從小就給孩子穿內褲減少感染的機會。
兒童:平常要讓他們多喝水,至少應該每4小時排尿一次,在每次用餐前,睡前均排尿。每天堅持洗澡或沖浴,避免使用諸如香皂或泡沫浴劑等刺激劑清洗尿道口,洗澡后也要徹底擦干。夏天游泳后,尤其是女孩子要盡快排尿,并把外陰沖洗干凈。男孩如果有包皮過長,或包莖、尿道下裂等問題,則需要手術治療,以減少尿道口感染的幾率。
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腎內科副主任醫師 鄧穎敏
下一篇:寶寶患“暑熱癥”有啥癥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幼女夏季當防尿路感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