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明明一歲半,最近吃東西很不正常,怎么哄都不肯吃。精神看上去雖然不錯,但人卻越來越消瘦。媽媽帶他出去玩的時候,別人總是問:“這孩子怎么長得這么瘦?是不是有疳積?帶去醫院捏捏吧。”明明媽媽很是疑惑:疳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捏捏就可以讓孩子更健康?
專家表示,形體消瘦、臉色蒼白、毛發稀疏、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大小便異常等,很可能預示著孩子患上疳積。這時捏一下脊,能夠提高小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常燕群博士、羅鑫剛醫師介紹,從現代醫學來說,疳積是由于喂養不當、飲食不節或由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稀干枯等癥狀。
小孩疳積的原因主要跟以下因素有關:1.飲食營養失調:如果母乳喂養不足或過早斷奶而沒有及時添加足量的代乳品,就會造成嬰兒營養不夠,使本來就嬌嫩的臟腑、薄弱的脾胃受損。2.喂養不當、飲食失節導致脾胃受損:嬰幼兒的脾胃運化功能薄弱,如果家長缺乏喂養知識,盲目給孩子加強營養;或者沒有做好斷奶前的充分準備,就向嬰兒添加輔食,添加輔食時又沒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或加重小孩的脾胃負擔。3.其他原因:如長期腹瀉、病后營養失調等。
常燕群說,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連續捏拿脊柱部位的肌膚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等癥狀。中醫認為,捏脊療法能夠疏通經絡,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捏脊療法沒有副作用,家長比較容易學會,不失為一種簡便的保健方法。家長如果想在家幫寶寶捏脊,最好先向醫護人員學習正規的捏脊手法。在家操作時,室內的溫度要適中,飯后不宜立即捏脊,應休息2小時左右再進行。
捏脊時手法要輕柔:1.讓孩子俯臥在床上,露出脊部及腰骶部,先用手掌在小兒脊上輕輕按摩2~3遍,使其肌肉放松,氣血流通。2.家長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夾持肌膚,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接著用食指、中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雙手沿脊柱兩旁,從脊柱下段的尾骨開始,連續向前移動,一直推捏至背部頂端,如此推捏6遍。3.再以兩拇指從小兒的命門穴(第二、三腰椎之間)向腎俞穴(命門穴兩側約小兒本人2橫指寬處)左右各推壓2~3次。由于頸椎部難以進行捏脊,因此可用一手或兩手的拇指指腹進行推擦,以加強刺激,也可以拇指與食指對應用力,捏提項頸后肌肉。
捏脊的時間視孩子的病情和體質而定,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5~6分鐘。體質較差的小兒捏拿次數不宜過多,以3~5分鐘為宜。當孩子患有感染性疾病(如腸道感染等)、嚴重營養不良、重癥心臟病、癲癇、癡呆、紫癜、皮膚病或背部皮膚有破損時,不適宜做捏脊治療;伴有高熱、出血傾向的孩子亦要慎用捏脊方法。(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林惠芳)
下一篇:秋意漸濃避免涼病傷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孩異物卡喉如何急救?學會這兩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