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流行因素與外出機會增加、室內空氣不流通,缺少陽光照射,居住環境擁擠以及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好發季節從11月份開始到次年三、四月份達到高峰,所以春暖花開外出旅游的好時光也正是流腦流行的季節。6個月~2歲的寶寶是最容易被感染的。 帶菌者和病人是主要傳染源。病人從潛伏期末開始至發病10天內具有傳染性。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借咳嗽、噴嚏、說話等飛沫傳播。2歲以下嬰兒可以通過密切接觸如同睡、懷抱、喂奶、接吻等傳播。
流腦的表現
流腦患者一般先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流鼻涕、咽痛、發燒等,很難與一般感冒區別。很快會出現畏寒、高熱、頭痛、嘔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癥癥狀,幼兒則有啼哭吵鬧、煩躁不安、皮膚感覺過敏及驚厥等。病兒皮膚黏膜可見出血點或瘀斑,是本病最具特征性的體征。經一天左右就可出現腦膜刺激癥狀,但嬰兒癥狀多不典型,除表現為高熱、拒乳、煩躁、哭啼不安、驚厥、腹瀉等癥狀外,不一定會出現腦膜刺激癥狀,這時前囟飽滿突出就是很重要的判別指征。
流腦的治療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青霉素G是治療本病的特效藥物。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流腦的病情變化快,癥狀有時不典型,所以做好流腦的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個人預防: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勤開門窗通風或噴灑空氣消毒劑,常曬被褥。個人勤換衣褲、勤曬衣物,平時多曬太陽。注意保暖,預防感冒,要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在劇烈運動或游戲后,應及時幫寶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防止受涼。 注意口腔衛生,飯后用鹽水漱口。春季多吃蔥蒜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病菌,有預防作用。
2.減少外出:流行期間減少大型集合和大型集體活動。在流腦流行季節或地區,盡量不要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如商店、影劇院、公園等地方。抵抗力低的孩子應戴上口罩后外出,以免增加感染機會。不要帶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門。
3.及早發現:在流腦高峰季節里,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孩子精神不好,有發熱、咽痛、頭痛、嘔吐、皮膚出血點等癥狀,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4.菌苗預防:在流行前預防接種,皮下注射疫苗1次,接種后5~7天出現抗體,二周后達到高峰。秋末冬初對5歲以內兒童接種流腦菌苗,抗病能力可維持1年左右。
5.藥物預防:對有流腦流行的單位或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可用磺胺藥預防,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75~100毫克,分2次,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服用3日。也可口服利福平,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連服3~4天。 還可以用2%~3%黃連素、0.3%呋喃西林液或0.25%氯霉素液滴鼻或噴喉,每日2次,連用3日。
文/王永午(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兒科教授)
下一篇:感冒就輸液實在不可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走“鴨步”莫誤當缺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