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過年寶寶的嘴也經常忙不停,爸爸媽媽如果不注意,寶寶很容易吃得過多過飽,產生因積食而導致不適,比如肚子疼、嘔吐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張思萊表示,當孩子積食或消化不良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捏捏積。捏積是兒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因為捏的部位為脊椎,也被稱為“捏脊”,可以治療多種常見疾病,包括小孩厭食、腹痛、嘔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氣急躁、睡不踏實、愛哭鬧等。
捏積簡單易學、效果明顯,不用去醫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給孩子捏積。不過,捏積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則很容易事倍功半。
首先把寶寶放平,讓他俯臥在床上或家長膝蓋上。家長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邊,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幾下小兒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進行捏積。
捏積的基本手勢是兩只手呈空拳狀,小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對準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捏積時應從患兒尾椎和肛門之間的長強穴開始,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后沿著督脈,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順序,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當低頭時頸椎處有一個凸起較高的骨頭,醫學上叫做第七頸椎。第七頸椎下有一個凹陷,這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這叫捏一遍。如此循環,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一般每天捏一次。
張思萊提醒,家長們自己在家給孩子捏積時,要特別注意室內的溫度。(記者夏文
下一篇:寶寶誤吞了牙膏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卡喉急救催吐法最有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