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時值嚴冬,氣候寒冷,然而許多孩子不畏寒冷,喜歡在戶外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等,如果不注意防寒保護措施,孩子容易發生凍瘡。被凍傷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形成暗紅色的瘢,并伴有腫脹、疼痛、發癢,尤其是一遇到熱時,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時控制病變,暗紅色的瘢逐漸變暗紫色,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皰。水皰破潰形成潰瘍面,這時,疼痛加重。媽媽見了心疼,寶寶也因癢疼而哭鬧不安。
那么在寒冬該如何為寶寶進行防凍呵護呢?
1.促進血液循環
發生凍傷的地方通常因為血管收縮、血液流通不暢而出現麻木感,所以恢復凍傷部位的血液循環是救治的第一目標。在感覺到凍傷的時候有意識地活動麻木的部位,讓肢體暖和過來就不會有太嚴重的問題,比如可以把手腳放在自己或別人的懷里。
2. 做好皮膚護理
冬天,由于氣溫低,寶寶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因而干糙,易發生皮膚皸裂和凍瘡。因此,要注意呵護好寶寶的皮膚,外出前涂點寶寶專用的護膚品(不能用偏于堿性或酸性的成人用品),能有效滋潤、適度鎖水,緩解干燥狀況,協助皮脂膜建立屏障,又能保持柔軟富有彈性。
3.進行耐寒訓練
俗話講“春捂秋凍”,有些父母,唯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其實這樣并不科學。要想讓寶寶遠離凍瘡,需要從多方面經過訓練才能使機體的調節機制得到完善,不為寒冷所傷。
入冬以后,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的時間,讓寶寶到戶外接觸陽光與冷空氣,最初讓寶寶露出小臉和小手,適應后再逐步擴展到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來,經常接受冷空氣的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寶寶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此外,進行冷水浴鍛煉,先用冷水洗手、洗臉,以后用冷水擦洗上肢和頸部,堅持訓練,可增強寶寶的抗寒本領和免疫力。
4. 適量運動
學會走路的小寶寶,每天要抱到戶外放在地上,大人拉著手,可慢慢走走跳跳。兩三歲的寶寶在空氣浴的鍛煉中可隨爸媽在草地上跑跑、玩游戲等活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運動量要由小慢慢加大,且忌鍛煉過度。二,寶寶運動后一定要擦干身上汗水,換上柔和保暖衣服。三,要根據天氣狀況和寶寶體質來決定活動時間及活動量。
5.合理著裝
家長要注意給孩子保暖,不僅要讓孩子穿得暖,更重要的是穿得合適。孩子的衣著要寬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絨服,不要穿得太緊,不方便隨時增減衣物。不要穿太硬太擠的鞋,否則將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襪子要吸汗并及時更換,以免因潮濕凍傷腳。外出別忘記戴上手套或圍巾等保暖衣物。尤其是小嬰兒戴好帽子非常重要,因為25%的熱量是由頭部散發的。另外,可在皮膚上涂些油脂以減少熱量散失。(閔保華)
下一篇:嬰語關鍵詞速查速學:發脾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太干凈”反而害了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