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生病要吃藥,一直是讓家長頭疼的事。如今到了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春季,孩子時不時就感冒發燒,喂藥又成了一個大難題。怎么才能讓孩子乖乖吃藥,又吃得恰到好處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綜合一病區護士長林文春說,這里面可是有不少法則的。
1 不能捏著鼻子硬灌
小孩生病經常不肯配合吃藥,連小嘴巴都閉得緊緊的。很多家長只能強行捏住寶貝的鼻子,逼著他們張口,再飛快地把藥倒進嘴巴里。這么做,很容易嗆到氣管,嚴重的還會對肺造成損傷。
專家說法:適度的鼓勵和表揚有時會令孩子乖乖吃藥。但如果孩子軟硬不吃,怎么都不肯吃藥,硬灌也是沒辦法的事。即使是灌,一般也要從一側嘴角把藥喂進去,不宜從嘴巴正中直接灌入,更不宜動作太猛。還切忌躺著喂藥,如果孩子小,應斜斜抱起孩子,用滴管或注射器將藥物喂進去。如果大孩子要吃膠囊類的藥物時,應注意別昂頭吞藥,最好是將膠囊往嘴里塞進一點,然后稍稍低頭喝水吞藥,以免膠囊往口腔前面浮起而難以下咽。
2 吃藥時間不能隨便
什么時候該給孩子喂藥,家長經常也拿不準。飯前?飯后?還是想起來就吃?似乎沒什么差別。實際上,不同的藥就得在不同的時段吃,否則藥效很難保證。
專家說法:每天該吃多少次藥,在什么時間吃,只要醫生有交代,就應嚴格遵照醫囑。如果醫生沒有特別說明吃藥的時間,則一般在飯后吃,盡量不空腹用藥,包括助消化的藥、消炎藥、抗病毒藥、增強抵抗力的藥物等都是如此。有的說明不太清楚,如一天吃一次,就多指在連續服藥的那幾天都固定在早上或是晚上服藥,而“睡前吃”建議在晚上8點左右服藥。
3 不能把藥物混在一起
有些家長貪方便,把消炎藥、抗病毒藥、止咳水都攪成一杯,整個給孩子喝下去。如此一來,同樣會影響藥性藥效,還可能產生其他的化學反應。
專家說法:藥應該是吃完一種接著再吃另一種,不要混在一起,但也不必在兩種藥之間隔上幾分鐘之久。不過,對于藥片一定要細細研磨,和水攪勻后喝干凈,退燒藥一類的混懸液也要先搖勻了再喝,要不就起不到一定的藥效。
4 藥量不能想減就減
抗生素濫用的問題,讓不少家長對用藥多少有些恐懼。但孩子生病又不能不吃藥,有些家長就想出減少藥量的方法,譬如一次要吃5毫升的,只吃3毫升,又或者藥物說明可吃7-10毫升的,只吃7毫升。盡量揀少的量來吃,這樣會使藥效也相應減弱,同時易產生耐藥性。
專家說法:如果家長拿不準喂多少藥,通常可以取正常范圍的中間值。但切忌想當然減少藥量,因為一方面藥物說明上所標注的劑量很安全,另一方面喂藥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藥殘留在勺子或杯壁上造成損失。偏胖的孩子可取正常服藥范圍內的高值量,以免用藥不夠。
5 喂藥不能半途而廢
所謂半途而廢,是指有的家長把藥往孩子嘴里一塞就完事了,結果孩子一口就吐了出來,或是沾在牙齒和兩頰,怎么吞也吞不下去。不但藥物浪費了,還得從頭再來,花盡了工夫。
專家說法:喂藥要把勺子或量杯停留在口腔一會,等確認吞下去再拿出來。喂完后需要檢查孩子的口腔,看藥有沒有停留在牙齒和兩頰。為讓藥物更好的吸收,止咳藥水喝過后半小時內不要喝太多水,而退燒藥恰恰相反,服藥后多喝水反倒是好事。此外,喉嚨痛、咳嗽的孩子服藥后盡量不要吃糖,以免加重癥狀。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導 實習生 龔凌春子 通訊員 馬軍
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綜合一病區護士長 林文春
下一篇:寶寶乳牙變色及早治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把小兒過敏性鼻炎錯當感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