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從生下兒子后,劉小姐就一直按照護士教的按摩操給兒子按摩,幾年下來,兒子很少生病,身體很好。但劉小姐的朋友卻認為:太小的孩子身體發育不成熟,不適合做中醫穴位推拿,為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邵瑛表示:“出生足月的幼兒就可以做穴位按摩了,甚至有一些穴位只對兒童有效。推拿不僅可以幫助兒童提高免疫力,有益智、助長的功效,對于一些小兒常見病來說,還可以痊愈而無須用藥。”為此,邵醫生介紹了幾種常見的保健推拿方法,家長平常在家就可進行。
外感風寒
“治療常見的感染風寒,父母們可以學習的手法有推三關、掐揉二扇門和清(推)天河水。”邵醫生介紹道。
推三關所謂“推三關”,即用食中二指從手腕腕橫紋拇指處推向肘,三歲以下的兒童做300下,3-6歲的兒童做600-900下。邵醫生說:“推三關保健和治療虛寒病癥的效果很顯著,具有溫陽、補氣健脾的功效,療效與人參相當。”
而“掐揉二扇門”的方法是在掌背,中指掌指關節兩側的凹陷處先掐三下,再用食中二指揉五十下,如此反復做4-5次,對于風寒有明顯療效。
邵醫生說:“小兒外感還有一個癥狀就是發熱,清(推)天河水可以起到清熱的作用。”方法是,用食中二指從腕橫紋的中點推至肘橫紋的中點,每次300下左右。
小兒腹瀉
邵醫生介紹,小兒腹瀉也是很常見的疾病,推拿手法有一套四法的“摩腹”、“揉臍”、“龜尾”、“七節”專門針對兒童腹瀉。
所謂“摩腹”就是在腹部用掌逆時針摩3-5分鐘,“揉臍”則是將中指放在肚臍上,用中間三個手指在臍部揉5分鐘左右。“摩腹”和“揉臍”可交替著做。“龜尾”指的用手指按揉脊柱的最尾端,大約50-100次。“七節”的全稱是“七節骨”,是從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直線。推拿中的“推上七節骨”針對小兒腹瀉有很顯著的療效。手法即用拇指從尾骨末端向上推,重復300-500下。操作時,小孩最好成俯臥位,推的速度要快。同時,推七節骨的方向一定不能弄錯,推上七節骨可治療腹瀉,反方向推下七節骨則是用來治療便秘的,若方向弄錯則可能加重病情。
不想吃飯,夜晚哭鬧
另外,小兒食滯不吃飯可用手指按揉手掌大魚際,稱為“揉板門”。小兒夜啼哭鬧可用“摩腹”加揉小天心的方法,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不同的是,此處的摩腹應順時針摩,在睡前進行,力度要輕緩。“揉小天心”則是用手指在大小魚際之間靠近腕橫紋處搗20-30下,接著揉3-5下,交替進行。
摩腹揉板門采寫:南都記者曾文瓊實習生 劉冰綃 通訊員 鄭妙玲
下一篇:兒童夏季保健四大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每年起痱子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