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據(jù)衛(wèi)生部的數(shù)據(jù),截止到4月11日,今年全國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9萬余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專家指出,每年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我們列出一些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西藥物,供大家參考。
手足口病如今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原。本病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xiàn)皮疹、潰瘍等表現(xiàn)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fā)癥。
西藥治療
西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對癥處理,服用B族維生素、維生素C、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干擾素等)、解熱鎮(zhèn)痛劑等。
阿昔洛韋:治療劑量為20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靜脈滴注,1次/天;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毫克/公斤體重/天,分3~4次服。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fā)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的作用。
更昔洛韋:治療劑量為5~10 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靜滴,1次/天,療程3~5 天。
干擾素:治療劑量為100萬單位,肌肉注射,1次/天。有研究表明,干擾素聯(lián)合中藥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利巴韋林: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靜滴,1~3次/天,療程3 天;或者口服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天。
思密達:思密達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chǎn)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于手足口病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分別于早、午、晚飯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于接受。
中藥方劑治療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中醫(y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nèi)蘊濕熱,外受時邪,留于肺、脾、心三經(jīng)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jīng),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部癥狀,如發(fā)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于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
近年中醫(yī)以清熱解毒祛濕為主要原則,采用自擬方或成方為基礎,隨癥加減治療本病,效果很好。如采用以清熱解毒、清心瀉脾為主的清熱瀉脾散共治療50例患兒,痊愈3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痊愈率72 %,總有效率98 %。
清熱瀉脾散: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肝風內(nèi)動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火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薏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副主任藥師 常怡勇
下一篇:經(jīng)常搓搓寶寶小手有益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帶孩子春游牢記3大紀律5項注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