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名三歲男童,只要走進幼兒園,不是出現濕疹,就是感冒、腹瀉。奇怪的是,回到家就很快好起來。
專家發現,他的媽媽過度潔癖,孩子從小很少與外人和自然環境接觸,長期生活在過度干凈的環境里,男童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日前,市婦幼保健院接待了一位特殊幼兒。
其母稱,寶寶身體十分好,上幼兒園之前很少生病。但是,自從今年進了幼兒園,生病不斷:進幼兒園的第一天,身上出現了大量紅疙瘩,醫生診斷是過敏性濕疹。家人趕緊將孩子接回家,濕疹很快緩解,幾天就消失了。幾天后,他們又將孩子送進幼兒園,這一次孩子全身瘙癢,還長出膿包瘡,只得又回家。
家人很快發現:只要孩子一進幼兒園,不是患皮膚病,就是感冒、腹瀉、咳嗽等,一回家就好了。如此以來,孩子基本上沒上幾天幼兒園。
為何出現這種狀況?醫生問診中發現,孩子的媽媽有潔癖,擔心孩子接觸了不干凈的東西會生病,她給保姆定下多條規定:除孩子的爸媽及婆婆爺爺外,不準任何人觸摸孩子;每天必須給孩子換干凈衣服;不能讓孩子隨便和同小區孩子玩耍;最忌諱接觸泥土等“臟”東西……
醫生總結:由于孩子長期生活在“無菌”環境中,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與外界“親密”接觸,就會生病。
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王念蓉稱,目前這種患兒越來越多,尤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幼兒更易患這種病。醫學上一直提倡“衛生假說”,即人是伴隨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但它同時也有助于人體自然防御系統的健康發展。
王念蓉稱,孩子需要健康的生活環境,并不是讓孩子生活在沒有細菌的真空環境當中。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除了加強身體鍛煉、注射疫苗等方式以外,應該讓他們在一定的“臟環境”中生存,通過與細菌的適當接觸,讓身體“認識”細菌,最終建立起戰勝細菌的免疫功能。
面對面
記者:類似患兒最易出現哪些方面的疾病?
王念蓉:主要是濕疹等過敏性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比如,一些幼兒只要和青草、花粉、腐敗物品、蚊蟲等接觸,就會出現瘙癢、起疙瘩、潰爛或腹瀉等癥狀。
記者:給幼兒提供舒適干凈的生活環境,究竟該是個什么樣的環境?
王念蓉: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生活環境干凈舒適,不等于生活在無菌的真空環境里。總之,愛干凈講衛生,都不能過度。
記者:幼兒在成長中,如何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免疫力系統?
王念蓉:總的原則是親近自然。人的抗病能力就像防衛能力一樣,是逐漸養成的,出生就打疫苗,是主動形成抗病能力;與土壤、綠色植物、各類微生物打交道,是被動方式接觸細菌和病毒,讓身體逐漸認識它們,最終形成抗病能力。
四大方式增強幼兒免疫力
1、堅持運動。讓幼兒堅持適量的運動,提高自身體質。
2、親近自然。讓幼兒接觸生活環境里的微生物,逐漸適應環境。
3、開放生存。讓幼兒多與外界接觸。人應該回歸交流的環境中去,身體也如此。
4、提倡順產。嬰兒順產時,在母體陰道內接觸到多種微生物。(黎奎)
醫學指導: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 王念蓉
下一篇:寶寶過敏疾病多家長心惶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冬季,讓寶寶避免燙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