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要讓孩子聽話,就不要用“絕對”這個詞
【潘多拉的盒子】
但是越是明令禁止的行為,越是會遭到強烈的反抗,這是一般人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反應。
美國的心理學者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與卡爾史密斯(Merrill Carlsmith)進行了一項實驗,試圖證明人們受到威脅的程度與所作出的反應之間的關系。
他們拿了一箱玩具給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孩子們,并且告訴孩子們,除了其中一個玩具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隨便拿走,然后觀察在輕微警告和嚴重警告兩種情況下孩子們的反應。
實驗結果是,無論是輕微警告還是嚴重警告,孩子們都沒有去碰那個不讓玩的玩具。但是,之所以沒有去碰的原因卻有不同。
過了幾周之后,繼續觀察這些孩子,得到的結果是,兩組孩子中都有人碰觸了那個絕對不能碰的玩具,不過受到嚴重警告的那組孩子碰觸玩具的人數要高于受到輕微警告的那組。
這說明,并不是越嚴厲的禁止,越能有效約束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家米勒(Miller)又進行了另一項實驗,實驗中用警告式的語言和肯定性的語言來控制孩子的行為,看看哪種語言更有效。
實驗對象是那些總會把周圍變得亂七八糟的孩子。
將實驗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用警告的口氣,而另一組則用比較肯定和期待的語氣。
實驗的結果是,警告口氣和肯定口氣都讓孩子馬上出現了變化,整理了自己周圍的東西。但是,當時受到警告的孩子,不到10天周圍就又開始亂七八糟了。與之相反的是,受到肯定和期待的孩子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出現之前的情況,一直維持得很好。
要想讓孩子從行為態度上發生改變,養成一種長期性的習慣,比起警告式的強硬口氣,語氣溫和且具有肯定性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更為有效。
想讓孩子長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先從運用肯定和期待的語言開始吧!
下一篇:父母必知寶寶五大聰明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教:善用“生活元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