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能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缺點,而是經常用別人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缺點,當然是越比越生氣。有的父母發現了孩子的問題所在,也找到了糾正的方法,但往往是父母沒有耐心,中止了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訓練。例如,現在不少孩子參加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來矯治學習能力障礙,但是,許多父母誤以為一個療程就會好,或者因為孩子學習緊張而沒能堅持做下去,當然也就不能看到孩子的最后療效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面對問題要充滿耐心和希望,而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葬送在自己的不耐煩上。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基本步驟和原則:
(1)找準目標。在著手改變孩子的行為之前,要搞清楚你需要糾正哪些不良行為,而不是簡單地說孩子“討厭”、“不聽話”、“煩死了”等。必須客觀、理智地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條豎線,左邊寫上“多做什么”、右邊寫上“少做什么”,當孩子能夠克服一個缺點了,就把缺點畫掉一個。父母和孩子一起監督這些不良行為的逐漸改變。
(2)不要急于求成。定出目標后,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給孩子機會,一點一點地改掉壞習慣。例如,孩子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膽小、吃手等壞毛病,父母不要指望他一下子將錯誤都改掉,而是一個一個地去解決它。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父母要有恒心,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信心是來自父母的。
(3)注意孩子微小的進步。有時我們問前來接受訓練指導的父母:“孩子有進步嗎?”父母說:“沒發現有什么進步!”孩子在一邊不滿地說:“怎么沒進步?最近老師沒再訓過我。”父母卻說:“那老師也沒表揚你呀。”孩子的進步特別需要父母的肯定,有心的父母應該用本子記下孩子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讓孩子也看到自己的進步,他才會更有勁頭。
(4)教育方法統一。每位父母的態度都要一致,不能爸爸嚴,媽媽松,爺爺贊成,奶奶反對。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見不一致,不利于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5)鼓勵和表揚為主。孩子失敗的時候要鼓勵他,正確的時候要表揚他,讓孩子知道你希望他怎么做。與孩子一同制訂行動計劃,用圖表的方式表明你的獎勵方法。
下一篇:孩子破壞 有一千個理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妨讓孩子犯些“錯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