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學齡兒童多動癥患病率是4.31%到5.83%,估計有患兒1461萬至1979萬人。其中,50%至60%患兒癥狀會持續到成人。如果不及時規范診治,到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共患心境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人格障礙等精神障礙中的一種,33%的患者有兩種以上共患病。國外一項針對青少年犯罪調查顯示,其中74%的人都有多動癥病史,國內青少年罪犯中兒童多動癥患病率也明顯高于非普通人群。提高社會和家長對兒童多動癥患兒社會功能損害的關注度,推廣兒童多動癥全面解決方案,是避免兒童多動癥患兒日后產生品行問題和犯罪問題的關鍵。
皮皮今年7歲,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從皮皮出生起,他就受到全家人的關愛。可是在他4歲那年,父母發現皮皮身上有許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當皮皮獨自在家時,他總是隨意翻騰家里的物品,還用鉛筆在墻壁上亂涂亂畫;父母給他買的玩具,他不但不感興趣,還大卸八塊、扔來扔去;更讓父母苦惱的是,有時帶著皮皮去朋友家串門,他總順手牽羊地拿走人家的東西。為此,皮皮的媽媽不知為他掉了多少眼淚,爸爸也幾次大動肝火,想通過“棍棒教育”讓孩子改正。可是,每次教育過后皮皮照樣我行我素。父母無奈,只能寄希望于皮皮上小學后“學好”。可更讓他們傷心的,上學后的皮皮不但沒有改掉舊毛病,還成了班里有名的“小霸王”。他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很多,老師提問他也不回答;下課后,經常和同學吵來吵去,時不時破口大罵、大打出手。班主任幾次找皮皮父母談話,在了解了皮皮在家里的表現后,他建議父母帶皮皮去看醫生。經過醫院診斷,皮皮患的是兒童多動癥。這更讓皮皮父母摸不著頭腦,難道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癥?得了多動癥,皮皮還能康復嗎?
正確認識兒童多動癥
皮皮的情況不是個例。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聽話的孩子固然好,但“頑童”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皮皮的癥狀已經明顯超出了“頑童”的范疇,而是一種病癥。有資料表明,兒童中有一成左右的孩子都患有多動癥。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孫凌,請她談談兒童多動癥的病因及治療。
記者:作為一種在兒童中較普遍的心理障礙綜合征,兒童多動癥由哪些因素導致?
孫凌:多數情況下,兒童多動癥都和腦部生理發育不健全有關。它也叫“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患兒一般抑制性發育不良,控制力差。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的腦發育滯后于身體發育。況且,現在孕婦產子時胎兒可能在產道內腦部受擠壓,造成輕度腦損傷,這也可能導致兒童多動癥。除生理因素外,孩子的生活環境往往也起到關鍵作用。現在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不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這無疑也會助長他們過于自由、散漫、不守規矩的性格,這對兒童多動癥的發病有促進作用。飲食也是導致病癥的因素之一。孩子過多攝入垃圾食品,導致大腦供氧不到位,同樣會對大腦發育造成影響。兒童多動癥,即兒童多動綜合征,又稱為“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兒童在成長時期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綜合征。雖然多動癥沒有孤獨癥那樣大的“殺傷力”,但是它一旦把魔爪伸向兒童,就會給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可能伴隨患兒的一生。所以,兒童多動癥是一種生理因素為主、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綜合征。
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
記者:患兒一般有哪些主要的臨床表現?
孫凌:兒童多動癥臨床表現的核心就是注意缺陷。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患兒都很難把精力集中起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他們不想集中精力,而是因為生理缺陷做不到。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學習時不認真,就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又打又罵,實際上孩子是很委屈的。他也想好好學習,可是做不到。就像我們發燒,不去醫院治療,反而希望用意志力降溫,那是不可能的。患兒一般情緒易沖動,并伴隨一定的攻擊性行為,經常“搞破壞”。如撕毀書本、拆卸玩具等等。上課時如坐針氈,一會兒摸摸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總體來說就是沒有規范性。書包、書箱中總是亂糟糟的,沒辦法保持清潔。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運動,如跳繩,對他們來說也很難做到。
記者:有資料表明,男孩發病率比女孩高兩倍以上,他們的臨床表現有不同嗎?
孫凌:確實有不同。我們通常說男孩比女孩淘氣,在兒童多動癥的發病上也正是如此。男孩的臨床表現很多正是體現在過度淘氣上,像上文提到的坐不住、小動作多、攻擊性強等等。而女孩的表現則多少和“多動”有些出入。她們中不少在家里和學校都很安靜,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沒什么差別。但如果老師上課點名回答問題,她們站起來又支支吾吾地說不清,作業也做得一塌糊涂。和男孩的多動相比,多數女孩都表現在注意缺陷上。但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女患兒更難受到重視,甚至往往被認為是智障,這不但會耽誤孩子的治療,還可能因此對她們心理造成更大挫折。
記者:您提到,腦部生理發育不健全是兒童多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隨著年齡增長,患兒有可能自己康復嗎?
孫凌:這種可能性存在,但很小。如果孩子患病,家長一定要到醫院及時治療。一旦耽誤了病情,任其發展,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造成很大損害。他們不但依舊學習吃力、沒有進步,還會發展成各種品行障礙,越來越脫離周圍的同學圈子,被大家孤立。沒有接受治療的孩子即使長大,也可能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表現為做事虎頭蛇尾、不注意交通規則、做事沖動、易忘事等等。所以兒童多動癥看似簡單,卻可能伴隨患者的一生。
患兒治療需家長學校多配合
記者:患兒在治療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家長應做好哪些治療配合工作?
孫凌:臨床中往往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不少孩子只是好動、調皮,就被家長認為是兒童多動癥患兒而前往醫院檢查治療。關心孩子成長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宜矯枉過正。一般來說,孩子比同齡人明顯動作較多、注意力集中困難,不符合年齡特征的才可能有多動癥。還有的家長輕信各種小廣告,把孩子送到一些小診所治療,有可能產生誤診的情況。因為孩子中還有一種抽動癥和多動癥的表現類似,如不自主地眨眼、扭脖子、抖腿等等,實際是兩種病,需要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診斷錯誤肯定會給孩子的治療帶來不良影響。
現在對多動癥患兒主要依靠訓練和藥物治療。輕度患兒可以采取大運動量訓練,較嚴重的就要服用神經系統興奮劑藥物治療。說到底,治療主要是針對大腦發育的,一般到了青春期,孩子發育到新階段,就要停止服藥。
醫生是治療的主體,但是家長的配合也至關重要。前面提到過,對多動癥患兒在學習上表現出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佳,家長不要灰心,更不應該打罵,而是要有意加強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訓練。對那些有品行缺陷的孩子,家長一定做好模范表率作用。孩子都相信家長,模仿能力也強,父母良好的品行會給孩子樹立好榜樣。還有些家庭中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一輩兒人帶孩子,如果父母有時間,一定要多和孩子接觸,在他們成長中起關鍵影響的還是父母。多使用良性強化法,激勵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做正確的事。還有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讓他們適當獨立地做些事情,既培養動手能力又鍛煉其身心。
學校也是孩子治療中的重要環節。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有愛心和耐心,對多動癥患兒要關懷、體諒,多給他們鍛煉機會,也鼓勵其他小朋友帶患兒一起學習、做游戲。同時,和家長、醫生保持溝通,及時反映在校表現。這幾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孩子回歸正常就指日可待了。
下一篇:哪些信息提示女孩性早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蚊子對誰情有獨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