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眨眼、握拳、甩手是疾病嗎?
帥帥媽媽和同事交流孩子的情況時,頗為苦惱地說,最近老是發現兒子有眨眼、擠眉、聳肩、清嗓子的壞毛病,也不知道是和誰學的,說了很多次也不改。同事建議她領著帥帥到醫院檢查,檢查后,醫生診斷為兒童抽動障礙。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副主任醫師朱曉華說,兒童抽動障礙是指身體任何部分的一組或一群肌肉發生不自主、重復、快速的運動和發聲抽動,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觀念和動作、自傷行為等癥狀。
有抽動障礙的孩子常常伴有情緒紊亂,脾氣特別大。臨床上常表現為眨眼、擠眉、露齒、皺鼻、擺頭、聳肩或吸吮、反復咳嗽、清嗓、咀嚼,有時也表現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兒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會感覺在同伴面前很自卑。這種病多見于男孩,常有抽動家族史。
兒童抽動癥會影響學習和社交
兒童抽動癥并非是孩子的壞毛病,而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學習、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患兒的抽動會導致其注意力分散,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學習上,這些孩子的成績一般較差,同學和老師的歧視或嘲笑,會讓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
另一方面,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評價,但年齡較小孩子的自我評價多來自老師、同伴或家長,如果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會對兒童身心發展產生巨大傷害。
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癥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
此外,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范圍逐漸擴大,會產生一些高級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交障礙。
軀體疾病和心理輔導均應關注
朱曉華指出,在治療上,首先要治療軀體疾病,其次要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一般來說,癥狀較輕的短暫性抽動障礙通過減輕心理壓力,解除造成心理緊張的各種因素后,即可自然消失。家長要關心孩子,不要呵斥、指責或恐嚇,讓孩子保持愉悅、放松的狀態,經常帶孩子外出活動,避免讓孩子過度緊張、疲勞或給孩子過重的心理負擔。癥狀較重的患兒,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相關報道:孩子頻繁眨眼源于積食
寶寶眨眼異常的原因和護理
缺鋅和鈣孩子也會頻繁眨眼
孩子愛眨眼屬抽動障礙病
孩子為什么頻繁的地眨眼睛
下一篇:兒童近視眼常哪些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腦癱孩子最好五歲前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