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2008年國際肉瘤宣傳日活動中獲悉,肉瘤作為一種危險、高發、易被忽視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已躍居兒童腫瘤的前三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王晉副教授表示,將關節腫塊當成運動拉傷、將夜晚疼痛當成生長痛、自貼中藥膏活血化淤……種種誤區導致過半患者就診已是中晚期。“首診首治直接關系到患者能否保留肢體功能,治療的最佳時機為第一次手術。”王晉表示。
肉瘤發病率躍居兒童腫瘤前三位
“肉瘤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惡性腫瘤,它無處不在,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于肢體的深部,如皮下、骨膜及長骨兩端。骨肉瘤以青年人多見,好發于四肢,發展迅速,病程短;常見的還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所有的肉瘤都可能在早期就發生血行轉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沈靖南教授介紹。
而更可怕在于,肉瘤發病率占兒童腫瘤的15%~20%,肉瘤中的骨肉瘤更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要發病人群。王晉介紹,肉瘤在世界各地均已排到兒童腫瘤發病率第二或第三位。“拿肉瘤中很常見的骨肉瘤為例,多發生在10~20歲的孩子們身上,研究認為可能與這個階段人體骨骼生長快速,容易引起細胞突變有關。”王晉介紹,20年前,該院一年大約收治20個此類疾病患兒,現在一年收治數百個,且人數仍在繼續增加。“我們去年光手術就做了600例,除了人們就醫意識增強外,臨床明顯感覺到肉瘤發病率在增長,但很多致病因素仍不明確。”他表示。
“肉瘤之所以危險還因為早期臨床癥狀往往被人們忽視,導致過半病人到了中晚期才首次就診。”沈靖南介紹,由于肉瘤早期癥狀不明顯,常被誤診為損傷或關節炎等,尤其是對于多發群體兒童和青少年而言,很多時候歸結為近期運動傷害甚至是生長期自然疼痛,自己涂抹跌打藥膏了事,直到腫塊飛速發展且疼痛劇烈才就醫,而此時或已進入中晚期。臨床統計認為:40%~50%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很大,手術切除困難或已發生轉移,面臨因術后局部復發被迫截肢或發生遠處轉移危及生命的雙重威脅。
“發病早期患者四肢會出現不規則隱痛和不適,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與運動并無前后時間關系,起初為間斷性疼痛,漸轉為持續性劇烈疼痛,而且夜間痛明顯。其實以肉瘤為典型代表的惡性腫瘤多半具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夜痛’,骨肉瘤尤其突出。”沈靖南表示,在早期,80%的病人能摸到腫塊,50%病人會有“夜痛”產生,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會有“夜痛”。
除此之外,專家還對腫瘤性質為惡性的滑膜肉瘤的早期自我診斷進行了特別提醒:“它表現為在足踝部可以緩慢生長的小腫塊,腫塊位置非常固定但界限不清楚,按下去有壓痛感產生,到了病程后期還會發生靜脈怒張和局部皮膚溫度升高等現象,手摸上去感覺得到異常熱。”王晉說,該肉瘤以上特有表征應成為引起患者警惕疾病的信號。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警惕激素導致兒童性早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自閉癥應在6歲前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