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慢性支氣管炎
本病誘因
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稱為慢性支氣管炎。本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病,老年人多見,吸煙,寒冷地區及環境污染較重地區發病率高。本病屬中醫“咳嗽”“喘證”范疇。
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正常人呼吸道有著完善的防御功能,下呼吸道始終處于無菌狀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減弱,為發病提供內在的條件。尤其老年人呼吸道免疫和防御功能退化,更是如此。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呼吸道副交感神經反應性增高時,輕微刺激就可導致支氣管痙攣收縮,分泌物增加。
吸煙與本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吸煙者容易感染和發病,吸煙量越大,吸煙時間越長,患病率也越高,戒煙后病情可減輕或痊愈。
感染常常是繼發性的,可加劇病變的發展。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也可有支原體感染。病毒以鼻病毒、黏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見,細菌常見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奈瑟球菌等。
寒冷多為該病發作的重要誘因。寒冷季節,特別是氣候突然變化時常加重或急性發作。塵埃、塵螨、細菌、真菌、寄生蟲、花粉及化學氣體等都可作為過敏原而致病。喘息型支氣管炎多有過敏史。
刺激性粉塵、煙霧和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臭氧等污染長期的刺激,常為本病發生的誘因。
【主要癥狀】
反復發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表現,一般晨間咳嗽較重,白天較輕,晚間睡前有陣咳或排痰。起床后或體位變動時引起排痰,常以清晨較多,一般為白色泡沫狀黏液或漿液,偶可帶血。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時,癥狀迅速加劇,痰量增多,呈白黏痰或黃膿痰。
隨著病情的反復發作和進展,終年咳嗽、咯痰不停,冬秋加劇,并發生喘息。若有嚴重而反復的咯血,提示嚴重的肺部疾病,如腫瘤。急性發作伴有細菌感染時,痰則變為膿性黏液,咳嗽和痰量亦隨之增加。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可引起喘息。早期無氣急現象,反復發作數年,并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可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氣急。勞動或活動后氣喘明顯,嚴重時動則即喘,生活難以自理。
根據臨床病癥的表現,本病又分兩型。
單純型: 以反復咳嗽、咯痰、痰多為主癥。
喘息型:除咳嗽、咯痰外,伴喘息,但無明顯的呼吸困難。如并發肺氣腫,則呼吸困難逐漸加重。
本病病程可分為3期。
急性發作期:一周內出現膿性或黏液膿性痰,痰量明顯增加,常伴見其他痰癥表現。
慢性遷延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表現。
臨床緩解期:有輕微咳嗽,咯痰量少,并持續2個月以上。
【就醫指南】
有反復發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病史,并排除由心、肺腫瘤或結核等其他可導致咳嗽、咯
痰、喘息的癥狀。
每次持續發病最少為3個月,并連續發病2年以上者。
肺底可聽診到干、濕啰音,喘息型可聽到廣泛哮鳴音。急性發作期有干、濕啰音及哮鳴音。
X 線檢查:肺紋理增粗、增重,或呈條索狀、斑點狀、斑片狀高密度影。
實驗室檢查: 急性細菌感染,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常規檢查、痰液涂片或培養可助診斷。
喘息性支氣管炎應注意與支氣管哮喘、心源性哮喘鑒別。常并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動脈高壓和肺源性心臟病。
【西醫治療】
* 抗感染治療:口服阿莫西林0.5克,每日3次,或頭孢克洛0.5克,每日3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鉀酸375毫克,每日3次;肌內注射青霉素160萬單位,每日2次,或丁胺卡那霉素0.2克,每日2次,或克林霉素600毫克,每日2次;靜脈滴注青霉素320萬單位,每日3~4次,或環丙沙星200毫克,每日2次,或頭孢呋辛酯15 0 毫克,每日3次。或根據痰培養選擇其他抗生素。
* 止咳化痰:復方甘草合劑10毫升,每日3次,或鹽酸氨溴索30毫克,每日3次,或強力稀化黏素300毫克,每日3次。或蒸餾水40毫升、α-糜蛋白酶5毫克、慶大霉素4萬單位霧化吸入,每日2次。或加入復方安息香酊。
* 解痙平喘:口服茶堿控釋片0.1~0.2克,每日2次,或沙丁胺醇8毫克,每日2次,或鹽酸溴己新片1~2片,每日3次;噴霧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氣霧劑、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液吸入劑等;肌內注射二羥丙茶堿0.25~0.5克,喘甚時肌內注射1次;靜脈注射或滴注氨茶堿0.25克入4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或氨茶堿0.5克、或二羥丙茶堿0.5克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每日1次;激素治療時,可選用氫化可的松200毫克,靜脈滴注,每日1~2次,喘息減輕后減量停藥或改為潑尼松口服,維持治療。
* 緩解期治療:酮替芬1毫克,每日3次;提高免疫劑可選用核酪口服液,或胸腺肽或干擾素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根據癥狀及脈象將本病◎風寒襲肺型:癥見咳嗽聲重,或有氣急喘息,咯痰稀薄色白, 兼有頭痛,惡寒,發熱,無汗,且舌苔薄白,脈浮緊。適宜用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咳嗽、咯痰為主者,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前胡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金沸草10克、橘紅10克。
有喘息者,炙麻黃10克、杏仁10克、桂枝6克、蘇子10克、半夏10克、細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5克、射干10克、橘紅10克。
可用中成藥: 通宣理肺口服液。
◎風熱犯肺型:癥見咳嗽聲粗,氣粗或咳聲嘎啞,痰黏色黃,咽痛,或有惡寒發熱,頭痛四肢酸楚,且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滑。適宜用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桑葉10克、菊花10克、連翹1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金銀花30克、黃芩10克、浙貝母10克、紫菀10克。
可用中成藥:羚羊清肺丸。
◎痰熱蘊肺型:癥見咳嗽喘息,氣急粗促,痰黏色黃,胸脅脹滿,煩熱口渴,便秘尿赤,身熱有汗,且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適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 桑白皮1 0 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生山梔10克、全瓜蔞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浙貝母10克、蘇子10克、半夏10克、葶藶子10克、膽南星10克、橘紅10克。
可用中成藥:氣管炎咳嗽痰喘丸。
◎肺虛喘咳型:癥見咳聲低弱,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咯痰稀薄,自汗畏風,或嗆咳痰少黏稠,煩熱口干,面色潮紅,且舌質淡紅、苔少剝落,脈細數無力。適宜用益氣養陰、定喘化痰止咳的方法治療。
參考方藥:太子參15克、生黃芪30克、麥冬30克、五味子10克、生白術10克、防風6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紫菀10克、川貝粉6克(沖服)。可用中成藥:生脈飲口服液。
中醫傳統療法
★針灸療法。
在夏季三伏季節,用梅花針叩肺俞、膏肓、百勞等穴。
【預防與保健】
在臨床緩解期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早睡早起,注意休息,預防感冒,避免到環境污染嚴重、有刺激性氣體及人員稠密的場所去;在慢性遷延期,要減少體力勞動和戶外活動,積極治療;在急性發作期,要臥床休息。食物要清淡易消化,宜吃新鮮蔬菜,如大白菜、菠菜、油菜、白蘿卜、胡蘿卜、番茄等,為補充各種維生素、無機鹽的消耗,多吃柑橘、梨、枇杷、百合、蓮子、白果等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果品。忌吃韭菜等辛辣食物。戒煙、戒酒。
下一篇:霧霾天,兒童專用口罩藥店難覓蹤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支氣管炎診斷和處理早知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