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時報訊 “根據抽樣調查,浙江省兒童矮小癥發病率約為3.3%。”浙大一院兒科主任梁黎在昨天舉行的“2013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巡講上透露,醫院兒科成立半年來接診了6802人,其中1/3是內分泌患兒。“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身材矮小的問題,一旦孩子的骨骼線閉合,就永遠喪失了長高的機會。”
15歲的何金成是這個家庭里年齡最大的孩子,2006年,他來到梁黎主任這里看病,當時就被診斷出了矮小癥,15歲的他身高149.3厘米,而他的兩個弟弟,也相繼被診斷出了矮小癥,身高遠遠低于同齡的孩子。
“當時他已經7歲,身高只有92厘米,還不如一個剛進幼兒園的3歲兒童高。”梁黎說,經過醫院診斷,發現何金成屬于生長激素缺乏癥,必須要及時用藥治療。
當年,在梁黎主任的幫助下,何金成獲得了愛心幫助,間斷使用了生長激素7年,整整長高了57厘米,“如果當時沒有接受治療,他的骨骼線就提前閉合,再也無法長高了。”
昨天,浙大一院鄭樹森院長將4個月治療量的藥品贈送給了何金成一家,如果持續治療,梁黎主任估計,何金成還能長高15厘米。
梁黎主任表示,小兒生長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原因,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等。“生長速度減慢往往是兒童疾病的早期信號之一,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一般出生后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二年增長10厘米,第三年至青春期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厘米。2-12歲身高的估算公式為:年齡×7+70厘米。”
浙大一院兒科王春林副主任醫師介紹,兒童矮小癥發病率雖然高,但并不可怕,就怕家長不重視孩子身材矮小的問題。“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3歲就需要觀察兒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三成家長以為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等孩子青春期發育的時候猛補就行。”
王春林建議家長,每3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并記錄下來與正常的生長速度進行對比。如果生長速度低于正常水平最低值,或者孩子比同齡孩子個頭矮5-10厘米,家長就應該注意,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兒科內分泌門診就醫,尋求專家醫生的干預。
下一篇:冬季蓄營養孩子來春好長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區分孩子“矮小”還是“晚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