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總是傾注著滿滿的愛,然而,他們往往會面臨著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我如此愛孩子,可孩子卻離我越來越遠;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為什么他們的眼里卻寫滿了敵意和恨呢?
兒童心理衛生專家指出,孩子其實就是一張白紙,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完全在于父母如何去引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在教育上,不是孩子有什么問題,而是父母缺乏應對的智慧;不是孩子故意為難父母,而是作為父母忽視了學習如何做合格父母的功課。
不知有多少家長認真的反省過:你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嗎?你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很少表揚過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的失誤,你是否總是報以斥罵,或者是冷嘲熱諷……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的愛是前提,但不是全部,愛需要表達,更需要方式。
說教太多、身教太少
生活中,時常會發現有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書學習,自己卻在看電視;要求孩子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自己卻一天到晚對孩子破口大罵。不知家長想過沒有,當自己言行不一的時候,孩子就會失去對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反感。
如果您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就應該盡量陪著他一起讀書,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那么表現出你對孩子的尊重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作為家長,不要小看自己的一言一行。欠妥當的言行對孩子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個性品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只關心學業,忽視生活能力
現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對孩子的投資全都放在成績上。但學校只能給孩子頒發畢業證書,卻不能給孩子就業保證書。拿到高學歷、好成績,并不是競爭的結束,而離開學校才是競爭真正的開始。父母除了在乎孩子外在的分數、學歷、學校之外,對于孩子內在的美德、快樂和健康等,更需要關心。
有研究表明,許多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期望逼得喘不過氣,最后只好宣布放棄。父母應該給孩子一條活路,也給孩子一條退路,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愿,他還應該有一條退路,退一步海闊天空也不一定。
把孩子當自己的附屬品
家長常常用自身的標準來衡量孩子,不知不覺中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大小他們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思想觀念。對于家長來說,如果和別人出現相左的意見,并且對方以強勢的態度進行打壓,相信每個人的心里都會非常不樂意,而且還十分排斥。相同的道理,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和標準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雖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還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但是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認為自己是獨立的,所以要求別人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挫傷,很容易出現消沉的心理,對父母也會表現出一種不合作、對立甚至是反抗的態度。
另外,家長再與孩子溝通時,盡可能真誠、直接,不要用激將的方法,因為,孩子的判斷辨識能力較差,激將的態度會讓孩子產生誤解,認為父母不愛自己或者是輕視自己。多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思想,這對培養孩子的情商很有幫助! 文/小園
下一篇:英國老人只當參謀不當保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親在家庭中應該做些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