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忙碌的今天,許多年輕父母選擇把孩子扔給老人,當中發生了不少故事。本周媽咪們八卦的話題是隔代教養,“孩子給奶奶帶,跟我不親了”,論壇里一位媽咪煩惱隔代教養問題已上升為婆媳矛盾。還有的媽咪說,以后教育孩子時先觀察周邊的“觀眾”,最好避開隔代的老人。可以說,媽咪們都在隔代教養中摸爬滾打,跟著寶貝一塊成長。
[故事]
網友 藍梓銘:
母親有糖尿病,腰還經常疼,無數次跟她講孩子大一點了,會自己上樓了,不要再背她上下樓。可是背著我們,母親還是經常背孩子上樓,到晚上又來讓我給她貼膏藥。母親說,小人兒喊累就背了。其實,孩子跟我們上下樓,很少喊累的,偶爾說累,也是鼓勵鼓勵就OK了。幼兒園要求孩子獨立吃飯,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很落后,多少次統一意見,在家也要鍛煉孩子自己吃,但背著我們,母親擔心孩子吃不飽、飯涼了,總是有很多理由,還是喂著。有時候批評孩子,你這邊還沒開口,母親已經出面制止了。漸漸的,母親成了孩子的保護傘。孩子一受批評或委屈,第一反應就是喊外婆。
網友 菟絲花:
那次,小家伙又借著有“保護神”而作威作福,還頭一次在地上打滾。我也氣不打一處來,就把他拎進了洗手間。為此,惹了公婆的“炸藥包”,婆媳別扭了好幾天。事后想想,畢竟我們也不能剝奪老人家參與“育孫”的權利,而解決沖突的最好辦法也不是“當面鑼對面鼓”,而是要選擇對的時機進行有效地溝通,達成一個“共識”:紅臉白臉要明確自己上臺的時間。從那以后,我就特別注意“敲打”孩子的時間、地點和周遭的“觀眾”。既避免了跟公婆的沖突,又讓小家伙找不到“左膀右臂”,接受了教訓。
網友 文靜:
前不久,好友飛舞給我打來電話,“我去上班的這半年里,兒子和我很疏遠。以前他出現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跑來找我。自從去了奶奶家,他和我不親了。有幾次,我下班回家喊了好幾次‘寶寶,媽媽回來了!’可是他都無動于衷,我的心很涼!”飛舞又接著哭訴著,“這些我還可以忍受,最重要的是我給他糾正錯誤時,他竟然不聽我的,跑去找奶奶。最后鬧得孩子哭著鬧著找奶奶,否則不睡覺。唉,我簡直都要被逼瘋了,我無法接受兒子與我的這種疏遠,我該怎么辦?”
[建議]:
兩代人協作最重要
隔代撫養和教育與父母親自撫養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父母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輩有更多的時間去料理孩子的飲食,餐桌上常會出現一兩道孩子的“專利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盡早培養,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尤其學會自覺為別人服務,對于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至關重要。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務必不要出面干涉,應努力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這樣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兩代人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王宛璐
下一篇:國外: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避免用競爭的方式養育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