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我對你說
媽媽:
暑假又到了,別的同學都高高興興地慶祝暑假的來臨,我心里可不是滋味,我寧愿每天像往常那樣上學,那樣我至少還有休息的時間。可是暑假來了,在您給我安排的時間表下,我簡直像臺機器一樣,不停地轉啊轉的。在您的時間表中,根本就沒有讓我休息的那一項。
從早晨幾點起床到幾點上廁所,您都明確地標出來了,實在太過分了。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在家還得遵守您制定的時間表。您居然一整天都安排我學習,一點玩兒的時間都不給我留。
媽媽,難道您沒聽說過“過猶不及”這個詞嗎?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放暑假是他們最盼望的事情,而漫長的暑假,卻是我苦難的開始。
開學時,同學們聚在一起興高采烈地談論暑期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我羨慕極了。沒有人相信我的暑假是這么過來的。唉,媽媽,您真該聽聽爸爸描述的他小時候的情景,我哪怕有爸爸小時候1/4的自由時間,我的眼鏡度數也不會這么高了。
唉,媽媽,什么時候您才能讓我自己來安排時間呢?我一直都得活在您替我安排好的時間表下嗎?
女兒:小鳳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孩子更愿意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了,這種教育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怎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并沒有找到一個可行的操作模式,只是將孩子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的,希望借此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是,這只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很少有孩子能按照父母所期待的那樣安排自己的時間。
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還不能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對孩子而言,他們的時間表不能像大人那樣安排得滿滿的,他需要更多玩的時間。當家長為孩子做出的時間表又和孩子的期望相差甚遠,孩子只會從心理上抵觸這張時間表,并不能意識到時間表存在的意義。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安排時間的能力呢?剛開始,家長可以協助孩子規劃時間表,慢慢地父母就應當淡出對孩子時間表的掌控,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什么時間學習,什么時間休息,等等。讓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種需要,也是培養孩子自省、自覺、自律能力的開端。一旦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家長就不用再充當孩子的“監工”了,雙方都能從繁重的心理負擔中解脫出來。
我國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認為:“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將來是無法彌補的。”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請把安排時間表的權利交給孩子吧!
換種方式愛孩子
1. 包辦孩子的時間表,不如和孩子共同協商
媽媽發現超超這些天寫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她還以為是學校的功課量增加了,后來從老師那里了解到,最近的課業負擔并沒有加大,大多數孩子的完成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內。超超媽媽意識到,是超超自己做作業太慢了。
媽媽觀察到:超超寫作業有玩兒橡皮、鉛筆的小動作,常常是剛拿起筆沒寫幾個字,就開始玩別的去了。媽媽很擔心,一旦養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的壞習慣就麻煩了。
所以,媽媽對超超說:“咱們來制定一個時間表,看能不能幫你把玩兒的時間找回來?”
超超一聽媽媽要幫他找回玩的時間,立刻舉雙手贊同。
媽媽繼續說“我問過你們老師了,她說每天寫家庭作業的時間是50分鐘,但是你每天都用了兩個小時,這說明你的速度慢了。這樣吧,每天下午放學我給你兩個小時的時間寫作業。寫完之后還有時間,你就可以去做些你喜歡的其他事情。怎么樣?”
超超一想到做完作業后能看會兒電視,玩玩別的,自然很爽快地點了點頭。
“但是,你要保證作業的質量。不能為了提高速度就不要質量了,那樣可不行。”
“那我寫完作業,你真的可以讓我看會兒電視或者出去玩兒嗎?”超超問。
“那當然了。”媽媽很肯定地回答。
超超聽了很興奮,“那我也一定能保質保量地完成!”
第二天,這個時間表就開始執行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超超寫作業的速度提高了很多,每天寫完作業,他還能看會兒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時間表會讓孩子在執行時間表的時候,產生一種自覺、主動的意識,因而不會產生“執行任務”的逆反心理。這種讓孩子主動參與的方式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孩子從心里接受時間表的存在。
2. 幫孩子卡時間,不如教他充分利用零散時間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的確,當我們在嶄新的一天醒來時,這一天就已經被分解成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或許還可以細分為飯前的半小時、飯后的半小時等。這樣來看,比起一整天的時間概念來說,零碎了許多。但是,一天的時間就是由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段組成的。父母要引導孩子充分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這也是珍惜時間的一種表現,這比起天天卡著時間讓孩子做事強多了。
只有懂得珍惜和利用時間的孩子,才能深刻地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對這些零碎時間善加利用。在茶余飯后的時間里,哪怕能記住一個單詞、幾個詞語,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額外的收獲。
3.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讓孩子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德國有一部名叫《Pinggu》的動畫片,它是以企鵝家中的瑣事為題材的教育類動畫片。在動畫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企鵝爸爸媽媽和企鵝醫生焦急地為蛋殼中的企鵝寶寶做手術,沒有人搭理被冷落在一旁的企鵝哥哥。
這時候,爐灶上的水開了,水壺發出“嗚嗚”的鳴叫,而電話鈴聲也在這個時候響了起來,嘈雜的聲音吵得企鵝哥哥心神不寧。他向水壺走去,卻被身后的電話鈴聲吵得心煩,只得轉身去接電話,可是身后的水壺發出了更大、更尖銳的鳴叫。企鵝哥哥看著兩邊都很焦急煩躁的聲響,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這時候企鵝媽媽注意到了場面的混亂,她先是把水壺提下來,然后又去接了電話。掛了電話之后,她輕輕地撫摸了企鵝哥哥的頭。企鵝哥哥發現,一切又恢復了原樣。
企鵝哥哥的手足無措,有的孩子在某些情況下也會遇到。當兩件看似都很緊急的事情一起發生時,孩子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辦。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所涉及的科目逐漸增加,孩子就會面臨很多作業堆在一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先做哪一科的作業,對于孩子有效地利用當天的時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孩子對事情的統籌能力,這將會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下一篇:切記家長絕不能說的四句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未來到底由誰主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