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我對你說
媽媽:
您給我的愛和保護太周到了,我就像溫室里的玫瑰一樣,終日享受著溫暖和安全。我知道,這是您愛我的方式。以前我一直慶幸有您這樣一位對我關懷備至的媽媽,可是,現在我不這么想了。
您常常對我說:“女孩兒就該‘富養著’,女孩兒什么苦都不能受。”對此,我也深有感觸,吃飯時您連碗都沒讓我端過。但是,現在我才發現,您對我的愛太多太重了,以致我都沒學會必需的生活技能。
上個周末,我們班里組織秋游去爬山,結果沒走到一半的路,我就掉隊了。肩上的書包也越來越重,我只好用手拎著,手上都勒出了紅道子,腳上磨出的大泡特別的疼,我不敢往前走了,只能在半路上等著同學們下山。
因為要照顧我,班主任老師早早地就下山了。同學們都暗地里責怪我連累了老師,我心里也特別地難受。我并不想拖累老師和同學們。
媽媽,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富養的公主”對于我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您的愛護下,我變成了一個嬌氣、沒體力,也沒有毅力的“無用公主”。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媽媽,您的愛只是讓我成為了溫室里的玫瑰。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我想感受一下風雨的 滋潤。
您的女兒:小雅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女孩并不希望自己做個嬌貴的“小公主”
老話說:“女孩要富著養。”很多家庭在擁有了一位“千金”后,都秉持這句老話的指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自己的寶貝女兒享受到“千金小姐”的待遇。但是,看看例子中小雅的情況:路不可遠行,手不能提籃。這樣的孩子難道是媽媽希望看到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作為父母想要給女兒創造最優越的環境,出發點是沒錯的。“女孩富養,男孩窮養”將女孩與男孩的教養方式做出了明顯的區分。自古以來,女孩天性嬌柔脆弱、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父母給予女孩更多的保護和關愛是沒有錯的。但是父母如果只知道保護女孩,把女孩與困難、艱苦和挫折隔離開,那這只是在女孩與外界之間隔了一層并不堅固的保護膜,而這道保護膜并不能真正地為孩子遮風擋雨。
富養女孩是一種教育意識,是為了培養女孩子的大家風范,但并不是只讓女孩享受養尊處優的生活。家長也應該注重培養女孩其他方面的優秀品質,比如堅韌、自立、善良、寬容等。不能讓孩子在富裕的物質生活中,產生貪慕虛榮、好逸惡勞的惡習,更要注意避免孩子因此而出現人格上的偏差。“富養女孩”要在物質與精神共同富裕的條件下進行,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導致孩子整體素養的失衡。
換種方式愛孩子
1. 包辦女孩兒的生活,不如給她更多的鍛煉機會
“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女孩需要更多的陽光、雨露、鮮花,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人生的絢麗和世界的美好。女孩兒雖然生性嬌柔但不能個性柔弱。父母包辦女孩兒的生活,不但會使女孩喪失獨立性,而且會剝奪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機會,這會為她以后的生活埋下隱患。相反地,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能夠多給女孩一些鍛煉的機會,她長大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出成績。
2. 女孩遇到困難,請別再屈服于她的眼淚
小敏是獨生女,家里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一家人都把她視為掌上明珠。四個家長圍著一個中心轉,其寶貝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媽媽最近發現,小敏變得越來越嬌氣,脾氣也越來越大,犯了錯誤不許說,否則就大哭大鬧。
這個周末,小敏在房間里寫數學作業,遇到一道難題,花費了很長時間也沒做出來,于是她就讓媽媽幫她做。媽媽看到那道數學題是一道基本的應用題,是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于是建議小敏再仔細想想,實在做不出來再幫她解答。
小敏看媽媽沒有答應自己的要求,就坐在床上大哭不止。哭聲把爺爺奶奶都引來了,老人看到自己的寶貝孫女哭得那么傷心,急忙安慰小敏。可是小敏根本就不理會,依舊大哭大鬧。最后,小敏媽媽在爺爺奶奶施壓下,不得不幫小敏寫出了答案,小敏這才破涕為笑。
自此以后,小敏哭鬧的頻率更高了,無論什么事情稍不如意就會大哭不止。媽媽想起之前的妥協,心里真是后悔極了。但是面對已經形成任性習慣的小敏,媽媽也無能為力了。
很多家長面對女孩的哭鬧都感到束手無策——既罵不得,更打不得。要讓她停止哭鬧的辦法就只有最簡單的一條——答應她的要求。正是這種遷就,慢慢地助長了女孩兒的嬌氣。家長往往不注重培養女孩堅韌、敢擔當的品格。但是當今社會中,女孩面臨的挑戰一點兒也不比男孩少,成年后要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早已不比古代相夫教子的悠閑生活狀況了。
因此,在新時代的壓力下,為了讓女孩能夠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今后的挑戰與壓力,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女孩的獨立性格的培養,讓女孩既有百折不撓的韌性,同時也有與生俱來的溫柔淑雅。
3. 給女孩優越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女孩優秀的內在品質
一位赴歐洲講學的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我去拜訪一位教授。敲門后,一個5歲左右,金發碧眼,鼻子直挺,漂亮得像天使一般的小姑娘給我開了門,并熱情地向我打招呼。
一進門,我就不住地稱贊她:“小寶貝,你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你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小姑娘。”這時小姑娘的媽媽,那位教授出現在門口,小姑娘就回她自己的房間去了。
待小姑娘走進房間后,這位教授鄭重地對我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得向她道歉。”
我一聽就糊涂了:“我怎么會傷害她呢?我在贊美她啊!”
教授說:“我的孩子年齡還小。她主動為你開門,向你打招呼,而你卻只看到她相貌漂亮就稱贊她的外表,對于她主動開門、有禮貌地打招呼的行為卻沒有表示。這會影響我女兒的思想的,她也許會認為只要長得漂亮,就不用在其他方面努力了。你這種做法,當然是在傷害她。”
聽到教授的這番話,我深深地震驚了。在中國,當父母聽到別人稱贊自己的孩子相貌出眾時,家長都會覺得很高興,從來沒有去考慮孩子聽到贊美后的想法。
后來,我敲響了小姑娘的房門,向她道了歉,并重新地對她為我開門和向我打招呼的行為加以稱贊。小姑娘則甜甜地沖著我笑了。
這位老師說,這件事情給她的震驚很大。回國后,她決定換一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信大多數媽媽在看過這個故事后,也會和這位老師一樣,深有感觸。在中國,贊美孩子,容貌往往是贊美的首選。“你真可愛”、“你太漂亮了”,諸如此類的話,不絕于耳。但是,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逐漸地就會重視自己的外表,容易養成以貌取人的不良習慣。
所以,明智的媽媽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品格上的優點,重視培養孩子的內在品質,不要讓外在的光鮮掩蓋了孩子內在的閃光點。當有大人再夸獎孩子的容貌時,一定要多讓他們看到孩子的內在品格。
下一篇:孩子說話不算數,父母巧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孩子乘校車的安全事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