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親子故事
激勵、賞識、尊重等教育方式,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巨大轉機,所以很多家長非常喜歡這些教育方式。但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非常頑劣的孩子,你已經想了很多辦法來教育他,可他就是不買賬,這時不妨狠下心,讓他吃點苦頭,也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陳立陽是出了名的淘氣包。前不久,從一個半米寬的鐵板上跨越,把下巴磕了一道口子,縫了8針。眼見著下巴上的傷口要愈合,不疼了,他又開始鬧騰了。
爸爸下班回來,遠遠地就看見陳立陽端著一個大呲水槍對著周圍亂呲水。兒子玩得投入,沒有注意到爸爸的車。于是,爸爸故意躲在車里不下來,看看兒子老不老實,會不會對著小伙伴呲水。
果不其然,兒子端著大呲水槍,向著不遠處正在玩乒乓球的兩個小男孩開“火”了。兩個小男孩正玩在興頭上,被他這么一折騰,渾身都是水了,非常生氣,跑過來就要打他。陳立陽哪會吃這虧呀,眼見著一個人對付不過兩個人,拔腿就跑。兩個小男孩也不示弱,借了旁邊孩子的呲水槍,沖著陳立陽就發射過來了。
陳立陽馬上還擊,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薄弱,不一會兒,他身上的衣服便濕透了,可這兩個小男孩還是開足火力向著他發射。陳立陽四處張望,尋找躲避的地方,剛好,看到了停在不遠處的爸爸的車。陳立陽急忙跑過來,敲打車門。
為了讓這個臭小子嘗嘗被水呲的滋味,爸爸假裝沒看見,任憑兒子被水槍呲得哇哇直叫。覺著兒子身上濕得差不多了,爸爸這才把陳立陽拉上了車。上車后,陳立陽不停地哆嗦、打噴嚏。初春季節,弄個渾身濕透,不感冒才怪呢!爸爸雖然心疼,但是什么話也沒說。
回到家換好衣服后,兒子還在不停地打哆嗦。媽媽一邊給兒子熬姜湯、一邊數落兒子到處瘋玩。爸爸問兒子:“感覺怎么樣?滋味不好受吧?”見兒子點點頭,爸爸又說:“你每天端個呲水槍,到處呲水,搞得人家身上濕漉漉的,別人是什么感覺呢?”陳立陽耷拉著腦袋,對爸爸說:“只想著好玩了,沒想到水這么涼,呲到身上這么痛苦!以后再也不隨便往人衣服上呲水了。”
陳立陽的父親,之所以采取這種辦法,是因為他的兒子經常拿著呲水槍呲人,家人告訴他:“可以沖著墻呲水,不能沖人,沖人會弄濕衣服的。”他當時答應,可是一轉身又故伎重演。
對于陳立陽這樣頑皮的孩子,一個直接而簡單的教訓要勝過千言萬語。后來爸爸偷偷觀察了陳立陽很長一段時間,他果然沒有再拿呲水槍往人身上呲水了。這讓爸爸覺得很欣慰,這個孩子雖然頑皮,還是很善良的。
教訓孩子,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更容易使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些地方。但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個前提,就是這些后果都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溝通技巧
1. 讓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的家長只把經驗傳授給孩子,以增加孩子成功的幾率。殊不知,只學習成功的經驗,不汲取失敗的教訓,失敗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李洋洋不怎么愛學習,媽媽告訴他,自己就是因為讀書少,缺少知識,所以只能干些體力活。可兒子不聽媽媽的話,仍舊很貪玩。
一天,媽媽想跟外地的姨媽通過QQ聊天,但媽媽不會打字,就想自己口述,讓兒子打字。但是兒子用拼音輸入法打出來的滿是錯別字,搞得姨媽看不懂是 什么意思。媽媽很遺憾地對兒子說:“你要是再不用心學習,將來就跟媽媽一樣了!”
這件事情對李洋洋觸動很大,從那以后他就開始好好學習了。
教訓,實質上是一種積極的探索世界的過程與活動,雖然它的結果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但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以一種警醒的力量,使得孩子規避錯誤,不再重犯。
2. 幫助孩子提高判斷對錯的能力
教訓孩子不是打罵孩子,也不是一定要讓孩子承擔錯誤帶來的后果,而是在于幫助孩子提高判斷對錯的能力。我們針對錯誤找出原因,細細分析,讓孩子明白事理,以后就會少犯錯。
3. 不在飯桌前數落孩子
有的家長很忙,平時沒有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一忙起來就把孩子的壞習慣或者犯過的錯誤忘記了。等到吃飯的時候,見到孩子,一股腦兒都想起來了,于是在飯桌上對孩子大加批評。這樣做不但起不到糾正孩子行為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破壞家人團聚的氣氛。時間長了,還很容易導致孩子厭食。
4. 支持“以暴制暴”
有的家長見到孩子打架就立刻大呼小叫地制止孩子,這樣做雖然避免了孩子受到傷害,但是也限制了孩子通過打架這件事來提高自我認識。著名教育專家小巫說,小的時候越是能打架的孩子,將來社交能力越強,越精明強干。
遇到孩子打架,我們不妨在一旁細心觀察,如果沒有危險,就讓孩子們打個痛快。事后我們必須和孩子討論一下事情的起因,讓孩子認識到打架的弊端,總結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根據情況采取適當辦法,學會和平地解決問題。
下一篇:安全:鉛筆不是棒棒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犯錯時的,首選溝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