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廣大家長、老師應設法將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意義。如果父母和長輩們能夠對孩子給予科學的引導,也就不至于使孩子盲目地追求時髦浪漫的洋節,而忘記了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
■要讓孩子們對傳統節日感興趣,就要將各種傳統節日,尤其是元旦和春節過出新的意義,使其符合時代發展和孩子們的口味。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人們都沉浸在過節的喜慶氛圍之中,然而近日網上的調查卻令人有些擔憂,不少家長反映,許多孩子就是對圣誕節、情人節等有濃厚興趣,而對春節等傳統節日“不買賬”,常給家庭節日聚會帶來許多不愉快,也讓家長感到尷尬。以前的諺語說小孩子盼過年,為何現在的孩子卻對春節等傳統節日不“感冒”呢?如何讓孩子喜歡過傳統節日?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對待洋節?對很多家長而言,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國內外的節日雖然日期不同,慶祝方式上各有千秋,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含義,但在辭舊迎新方面,還是有相近和相通的意義,因此,沒有必要將它們對立起來,可以求同存異,各取所需。
對于孩子們熱衷于過洋節,家長應給予理解。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圣誕節早已是一個世界性的節日。一方面許多外國朋友來到中國,他們必然會隆重慶祝自己的節日;另一方面,大量的商業廣告和傳媒信息必然引起好奇心極強的青少年的濃厚興趣,他們的娛樂與消費取向很容易融入其中。就像許多外國朋友也愿意參與中國的傳統節慶活動一樣,中國人愿意過圣誕節也是順理成章的。
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過洋節是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契機。圣誕節最開始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也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關聯,如交換禮物、寄圣誕卡等,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共享歡樂的日子。在過洋節的過程中,孩子們將會接觸到關于圣誕節文化內涵的內容。在全球化的時代,與外國朋友交往、出國旅游、游學、競賽或留學,都需要認真了解國外的文化、宗教、節日、禮儀等,而過圣誕節,則是了解國外文化、宗教和禮儀的窗口之一。
家長們不應反感洋節熱,而應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對于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來說,圣誕節等洋節具有不同的現實意義。圣誕節因有燦爛繽紛的圣誕樹、圣誕老人的出現和為孩子們贈送禮物等,往往成為兒童向往的快樂天堂;對于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是與同伴聚會和交流的機會;而20歲以上的年輕人過圣誕節或情人節,則是出于異性交往的緣由,也同時是向異性朋友表達愛意的機會。
此外,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健康、理性地過節。在消費方面,應提醒孩子理智清醒,科學消費。例如圣誕大餐、貴重禮品等,可能并不適合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和剛工作的青年人在經濟上承受力也很有限;應提倡重視其節日的文化內涵,發掘洋節的文化價值,通過洋節來了解西方文化。
在正確對待洋節的同時,廣大家長、老師還應設法將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意義。如果父母和長輩們能夠對孩子給予科學的引導,也就不至于使孩子盲目地追求洋節,而忘記了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要讓孩子們對傳統節日感興趣,就必須與時俱進,將各種傳統節日,尤其是元旦和春節過出新的意義,使其符合時代發展和孩子們的口味。
春節,乃至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在當代,除了具有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價值之外,還具有培養家庭觀念、增強對傳統文化和家庭親情認同的社會價值,家長應將春節等傳統節日作為家人、親友團聚和情感交流的平臺。應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與平日難得相見的親友們深入交流,接受大量新的信息,一方面,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擴大孩子的視野。
家長還可以將春節作為激勵和促進孩子成長的催化劑。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喜慶的年節,不僅僅是為娛樂和湊熱鬧,也不只是為了得到一些壓歲錢,還可通過走親訪友、旅游、參加文娛活動等,讓孩子看到新氣象、新變化,從而使孩子獲得學習和前進的動力,樹立學習的榜樣。
作為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舞臺,在春節和其他傳統節日期間,家長和老師應創造機會,讓孩子觀看各種文藝演出、展覽、廟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甚至包括家庭中對過節的各種準備工作及大掃除、寫對聯等,長輩可多講講自己小時候過年的難忘故事和過節禮儀,講講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有關的歷史,這些都是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舞臺。
正逢寒假的春節,不只是孩子吃喝玩樂、充分放松的假期,也往往是孩子為即將開始的升學、就業等做準備的關鍵時期。因而,應在辭舊迎新之際,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好假期的休息、學習和娛樂,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深入的思索和科學的規劃,充滿期望,自覺努力,將春節作為辭舊迎新、面向未來的加油站。(徐岫茹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下一篇:家庭環境的準備:孩子的房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到底學不學“虎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