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了想讓孩子對讀書有良好的興趣,能定下性來,我所能運用的手段,剛開始是利誘,給他們制造獎勵的機會。
老大小時候從來沒出過遠門,10歲以前還沒去過縣城,她總是想要我帶她到外面看看。
女兒念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時,我就對她說,考了第一名就帶你坐火車去高雄澄清湖玩。孩子也許是受了這種美好向往的驅動,學習果然比平時用功了,結果不出我所料,考了第一名。
作為家長,我當然不能食言,我就帶從沒有搭過火車的女兒去坐火車,而且是坐慢車到高雄澄清湖,因為坐慢車可以慢慢地看沿途的風景。我們看到哪里,就教給孩子一些課本上沒有的自然及風土人情方面的知識,盡我的所能教他們。孩子一路上都很興奮,她和我說:“媽,我以后每次都要考第一,這樣你可以常常帶我到外面來玩了。”
平時一些考試,孩子考得好,我也會帶他們到臺中科學館,那里有關物理、大自然的知識很多,我們往往是玩一整天才回來。小孩子一到那邊會很輕松地去交流、探討,我讓他們自由活動,不去管束,最后再去看一場太空劇場電影,一天就結束了。
我看這樣效果不錯,后來就如法炮制。他們想要買什么東西,我就會設定一個目標讓他們去努力,并時時敦促他們去努力,和他們交換,達到了,我就滿足他們;要是沒達到,或者沒有達到理想時,我就要他們提高警惕心,下次一定要讓自己的成績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要往下掉。
對小孩的獎勵,我大多要他們拿成績來交換,而不會隨便給他們。雖然,物質不是萬能的,有時可能還會有負面作用,還有人認為物質交換不好,小孩子會變得太功利主義了……
其實,對于我們這兩個小孩子,都只是在剛開始起步階段,我們會用物質來交換,我是要讓他們嘗嘗那種達到目標的滋味是這樣的好,這樣的令人羨慕,再大了我們就不會濫用這種方法了。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我們做父母的還常常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當孩子在學習上有了一點疏忽,到底該不該打罵他們?
我認為最好不要體罰,因為這可能會給子女的心理帶來一層陰影,無形中心里也會有壓力,造成反感。
不過,適當的體罰有時候也是必要的,但事后一定要告訴孩子原因,讓他了解為什么要打他。這個事后溝通的步驟絕對不可少,免得彼此之間心生隔閡。
教育子女應該軟硬兼施,如果對小孩子,每次都用軟的方法,他會認為你又不會打他,就會為所欲為。
老大被我打得最厲害的一次是小學三年級時,她的健康教育考了88分。她從來沒有考過8字頭,每次不是100分,起碼也是9字頭,可是那次竟然考88分。
那次考的是課外題目,是一條填充題,題目問的是:目前小學學生,哪兩種疾病最多?標準答案是蛀牙和近視。她沒有近視,也沒有蛀牙,不會寫,這一題的分數比例又高,一題錯就扣很多分。回家后,她把成績拿給我看,我發了很大脾氣,把她的書包丟到墻外,書本、作業簿也都撕掉。
這次其實是我不對,但我還是很生氣地對她說,明天你不要去念書了,連這種題目都考不好。我們用非常激烈的方法,把她教訓得很慘,她也哭了……
至于比較激烈的手段,我覺得偶爾也應該用一次,往往激烈的手段,只要用一次就能收到效果了。我這樣做,目的就是要讓她心痛,讓她難過,讓她知道考這么差是不行的。
事后,我們當然會慢慢分析給她聽,為什么我們要這樣做。同時也安慰她,因為你沒有看清楚,考的又是課外題目,你不能只重視課內,不重視課外,不過沒關系,下次小心一點就好。
讓孩子了解我們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之后,我們又打電話給老師,把這種情形跟老師講。老師說,沒關系,他那里還有一套題目,可以再給孩子做,這件事就圓滿解決了。
以前,老二也是不太喜歡念書,他爸爸就用棍子打他,他反而不會屈服。記得有一次他在念語文時,他爸爸在旁邊教他,怎么教他都不會,他爸爸就打他,打到出血,他還是不會。這并不是他真的不會,而是他在抗拒,用硬的對他不管用,他不能接受。
利誘和打罵都是為了讓他們在學習中趁早定下性來。
當然要孩子定性,還有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光有物質利誘是不夠的,這點我是從我的生母那里學來的。我母親在我們親姐妹上小學的時候,就讓她們都遷往城里上學,我現在也是在跟著她的腳步走。
下一篇:不要把“高期望”強加給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學生周記,流行寫“穿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