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皇帝新裝里的男孩一語破的,大家都稱贊孩子的誠實天真,但是這事真落到自家孩子,對當事人的無心傷害有時無法挽回。而有的孩子口是心非、謊話連篇,如此童言,不禁先要反思自己,然后絞盡腦汁加以正確引導。
“童言無忌”的潛在危險
網友 童童媽
前天帶童童在前面的一個小區的健身器材上玩,童童突然大聲地問我:“媽媽,阿姨為什么不穿鞋呢?”這時我才發現,旁邊的一位姑娘正脫了鞋光著腳丫坐在健身器材上打電話呢。童童這么一說,讓那位姑娘有點尷尬,穿上鞋坐到了一邊。
旁邊的一位奶奶笑了,走到我們的身邊說:“孩子真的是太純真了,從不考慮太多。”隨后老人就和我們攀談了起來,她講了一個新聞:在公交車上,有個小偷在偷一個女的錢包,當時車上有很多人,也許有人看見了并沒有說,但是有個小女孩兒看見了,就用那天真無邪的聲音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那位叔叔拿別人的錢包呢?”當這個稚嫩的聲音響起時,提醒了那位女士,小偷的行為沒有得逞,他的丑惡行徑反而與孩子的天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小偷一下子惱羞成怒,舉起了匕首刺向了那個小女孩,然后逃下了公交車。
聽完老人講的這個事情,我心里一緊,可憐了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兒,一句童言無忌的話,卻讓她死于非命。更可憐公交車上的那群人,竟然連一個小女孩兒都不如,面對歹徒的尖刀都選擇了沉默,眼睜睜地讓壞人從車上逃走。
對于童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把握不好做事的場合、條件和限度,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還比較弱。相反,探究欲望卻很強。所以,他們哪怕在公共場合,也不會受到限制。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里那說真話的小男孩,大概也就是這個年齡。他們并不知道如果說真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會影響到別人的情緒、心理。
童童現在剛剛是會使用語言的開始,也是童言無忌的開始。對于孩子在家里的童言無忌,我會把它當做是孩子成長中的童言趣語來欣賞,但對于孩子在外面的令人尷尬的童言無忌,就要慢慢讓他了解別人的反應和感受,這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情商教育。
口是心非要低調處理
網友 勇不婷息
吃飯時,我不小心地掉了菜在桌上,果很嚴肅地批評我,“浪費!不要浪費哦,錢買的哎。”我虛心接受批評,承認認錯。果自己吃飯,一勺勺地盛自己愛吃的菜。盛得太多,菜總是掉了一桌子,我也用同樣的話“反擊”他,可他無動于衷。
孩子是天生的偷學大師,信手拈來,易如反掌。孩子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大人犯著同樣的錯誤時,他會“興風作浪”,拿來“施教”。
我也發現了一些處理孩子“口是心非”,幫助孩子實現“順從”的兩個小技巧。
1.當我們察覺到孩子的“任性”、不順從或言行不一時,切不可大驚小怪,更不要大發雷霆。因為不當的說教語言,很可能成為孩子反擊的“武器”。
一天,大家一起吃晚飯。果用勺子盛了一塊辣椒,放進他自己的碗中。如果這時,我表現得異常激動,“果果,媽媽不是跟你說過,辣椒很辣,小朋友是不能吃的。”果不但不會順從于我,可能還會反駁我,“不辣,一點兒都不辣。”我使用了另一種說話的方式,“果果,你想吃辣椒啊。你先把辣椒給媽媽吃,媽媽看看辣不辣,好嗎?”“好。”“啊,好辣啊。媽媽不敢吃了,你給爸爸吃吧。”辣椒確實很辣,我的表情沒有說謊。“好,辣爸爸。呵呵。”他用勺子盛了一塊更大的辣椒放進爸爸的碗里。爸爸也露出了辣得要命的表情,果樂了,也不敢吃辣椒了。
2.面對孩子的不順從舉動,不妨采用淡化處理的方式,孩子自識無趣,也會作罷。還有一種積極接納的方式,接納孩子嘗試性的“任性”,嘗試是為了感知對與錯。
當孩子的手很臟時,如果我說“不要把臟手放到衣服上”,孩子可能會直接把臟手放到我的衣服上,而且一次兩次的這樣去做。我沒有制止,而是攙著他的手去洗手間。用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比用語言告訴孩子什么是錯的來得更直接明了。而孩子的相反行徑也會自然而然地停止。
下一篇:“玩”就要讓孩子玩得痛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父母不該有的態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