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聰聰一回家就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們今天的數學考試,兩道最難的題我們班只有我全做對了!”
媽媽笑著對聰聰說:“我們聰聰就是聰明!其他題做得怎么樣?”
聰聰小聲說:“前面的選擇題有幾個錯了,是我馬虎大意了。不過,那些題都很簡單的,沒有什么含金量!難題能做出來才算本事呢!”
媽媽一聽,就知道聰聰是舊習不改——每次考試別人做不出的難題他一定能做出來,可是一些簡單題他絕對會馬虎,丟分不少,所以成績總是不高不低。
媽媽想,聰聰這么聰明,為什么難題能做出來,簡單的題反而丟分呢?
孩子為什么這樣
孩子的想法很簡單:簡單題沒有挑戰性,所以沒有用心做。結果由于輕視,反而是簡單題馬虎丟分。
有一些人具有這樣的特質,喜歡做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歷史上的一些開拓者很多都是這一類型的人,不過,扎扎實實打好學習的基礎是這一類人成功的前提。一些家長和老師對聰明的孩子特別疼愛,只要孩子做對了難題,即使簡單題出錯,也只是輕描淡寫地關照一句“以后不要再馬虎了”。這在無形中助長了孩子輕視簡單題的心理。
心理研究表明,缺乏動機會造成孩子平時學習的馬虎。簡單的題目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而難題做對、做好后,能夠贏得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關注以及父母的自豪,大大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難題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孩子做題的時候就愿意把精力集中在難題上。
所以,有些孩子做簡單題馬虎的問題一直難以消除。
請媽媽注意
孩子年幼時也需要適當的挫折教育
從源頭上說,三四歲是孩子最固執的時期,他們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想要做的事情格外執著。如果父母此時對孩子盡量滿足,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打擊,孩子就缺少一種經受挫折的經驗。這會造成孩子性格自負,心靈不敏感,難以吸取教訓。這樣的孩子在上學后也會執著于自己的觀念,認為做對難題才是本事,簡單題馬虎馬虎也沒有關系,即使受到教訓也難以改變。這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多影響,比如,自負的孩子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會習慣性地對別人的意見不予理睬,察覺別人評價的敏感性不足,即使聽到或看到別人的批評也會不以為然。這樣的孩子容易在人群中被孤立。
批評和提醒對“輕敵”的孩子作用不大
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媽媽慣用的手法是:批評和提醒。但對于“輕敵”的孩子來說,其作用是不大的,因為孩子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意識,難以聽從別人的建議。造成這樣的結果,是由于老師和父母在孩子剛開始出現這樣問題的時候,只看到了孩子做對難題的聰明勁,卻沒有進一步要求孩子采取穩扎穩打的學習方式。想要改變這樣的孩子,與其浪費口舌批評和提醒,不如老師和家長達成一致、統一口徑,減少對孩子的表揚,并且給孩子提出硬性的指標,讓孩子經受適當的打擊。
強化訓練
挑戰極限帶孩子參加一些挑戰極限的拓展訓練。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