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據一項在全國范圍內“隔代教育”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在傳統觀念中,老年人總是溺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不容否認,祖輩家長十分疼愛孫輩,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現實中的“隔代親”存在著一些誤區,由于兩代人的教養方法不一致,導致家庭矛盾上升已經成為不可躲避的社會現象了。
Q問: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繁重,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撫養。隔輩教育有利也有弊,那么它的利弊是什么呢?
真道理: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繁重,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撫養。調查表明,孩子年齡愈小,與老一輩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愈高。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形成,由隔代進行撫養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人說,“隔代撫養教育”有害無益,會把孩子給毀了。但這話說得太絕對,歷史上隔代教育的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是由伯祖父撫養長大的、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是奶奶帶大的、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是外祖母對他實施的早期啟蒙教育……事實表明,祖父母不但能帶好孫輩,也能把孫輩培養成材,成大材。隔代教育的優勢是因為:
1.祖輩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
2.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
3.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孩子;
4.可以解除年輕父母的后顧之憂,專心致力于事業;
5.天倫之樂對保障老人健康的心態也有裨益。
但是,隔代教育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劣勢,主要有三個方面:
1.溺愛;
2.觀念陳舊;
3.造成親子感情隔閡。
Q問: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繁重,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撫養。隔輩教育有利也有弊,那么它的利弊是什么呢?民間有個說法叫“隔輩親”,意思是老人對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比對子女更親。“隔輩親”屬于人之常情,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多數可以同時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愛。然而,“隔輩親”很容易演變成“隔輩溺”。“隔輩溺”有哪幾種常見表現呢?
真道理:
1.“全程服務”。有些老人視孫輩為掌上明珠,從清晨開始就為其提供上廁所、穿衣、洗臉、喂飯、去幼兒園接送等“優質服務”,直到晚上孩子熟睡才如釋重負。
2.“有求必應”。有些老人對孫輩提出的物質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竭盡全力給予滿足,小到吃的火腿腸、烤魚片,喝的各種飲料,大到數百元的時裝和高檔玩具,幾乎要什么給什么,逢年過節還要送上一份豐富的禮物,或者一把鈔票。
3.“遮丑護短”。有些老人迷信“樹大自然直”,對孫輩顯而易見的缺點熟視無睹,當父母、老師對孩子加以管教時,或自己主動“承擔責任”來幫助孩子搪塞,或以“孩子還小,應當原諒”為遁詞來幫助孩子避免受到責罰。這些老人不自覺地充當了孫輩自私、任性、懶惰、驕橫等壞毛病的“保護傘”。
Q問:隔輩教育中,年輕的爸爸媽媽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與老人在育兒上發生沖突?
真道理:
1.親近孩子,多創造父母單獨帶孩子的環境。遇到過分保護孩子的老人,可以從兩方面做工作:背著孩子提醒老人,請求老人配合;選老人不在的時候教育孩子,用算后賬的形式教育孩子。
2.老年人運動不便,父母要多帶孩子外出鍛煉,防止孩子動作協調不足等問題。
3.孩子將來進入幼兒園、小學,思維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經常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減少孩子將來發生心理問題的幾率。
4.每周與祖父母交流溝通一次,統一認識,不要用同齡人的標準要求他,在鼓勵孩子進步的同時,少批評,多注重解決具體的行為問題。
5.不可一味地把責任都攬到家長身上,這只會助長孩子的依賴與推卸責任的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 小 結 *
能不能帶好孩子,關鍵不在于誰帶,而主要在于育兒的教育思想觀念是否科學。年輕的爸爸媽媽要和老人溝通,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努力,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下一篇:培養良好性格,受益一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眼中的“危險世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