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不過到了四歲,該開始設立更嚴格的規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
孩子四歲是道坎?
我們普遍認為美國人對孩子更寬松,但最近一次調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放任自流,40%的人希望自己還能管得更“緊”一點。
更嚴格的行為規則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我們對孩子已經越來越理解和尊重,對他們的態度越來越寬容和開通。我們不再為孩子決定一切,而是為他們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們有章可循、學會承擔明確的行為責任會更好。沒有紀律約束的孩子會變得過分關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樂——還會使周圍的人也苦不堪言。有的學者也通過研究發現,父母既滿懷關愛又不失權威,對孩子既支持又限制,其教育的孩子往往學習出色,社交順利,且自我感覺良好,總體來說也比要么過于寬松、要么過于嚴厲的父母所教育的小孩更為快樂。
教養4歲孩子的五技巧
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了解規則和行為后果之間的聯系。從4歲起,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1.制定規則
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則清單。育兒專家建議,對于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則。
2.確定違規的后果
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如果違反規則,將有怎樣的后果,比如說短時期內不再享受某些“好處”。(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如出外游玩,請朋友上家里來,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違規時,立即貫徹行為后果。這個時候,無需警告,不用討價還價,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小家伙認為有商量的余地,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則當真了。
3.做好反反復復重申規則的準備
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
4.規則要公平合理
我們要了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5.面對孩子違規的行為,家長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
有些家長往往空發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么怎么樣,譬如,“不準那樣!”或者“叫你別干,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下一篇:有心的媽媽孩子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舍這樣孩子:兒童宜多玩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