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東子:讓孩子自食其力,做自己喜歡的事。
范姜國一:無論干啥,我要養活自己、奉養爹娘。
爸爸東子 ———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坐出租車回家的家長和司機的對話:
“師傅,你孩子工作了?”這位家長坐車的時候,喜歡不時跟駕駛員說說話,活躍一下氣氛。
“工作了。數控機床專業畢業的,不愿意待在工廠的車間里干。現在跟著親戚在‘汽車俱樂部’工作。成天到處跑著去給別人辦保險啊、車輛手續啊等。嘿,反而好像還覺得蠻開心的!現在的年輕人啊,沒辦法……”司機顯然也很愿意搭腔聊天。
“唉,孩子馬上要高考了,真著急!”這個家長實質是在想著自己的心事:“現在畢了業的大學生,找個工作可難了!我們單位已經來了兩三個碩士畢業的了,干的都是一般的工作……選什么專業好呢?”
知道這個家長住局機關的家屬樓后,司機帶點嫉妒味兒地說:“你們著什么急啊?孩子今后畢業了考公務員嘛!”
“當公務員?不能讓他去!”這位家長很堅定地回答說,“我那孩子比較正派,人也比較爽直,可不適合當公務員!真的當了公務員,不是變壞了,就可能被人給整了!何況,他從來都很瞧不起我這個公務員……他想干的工作,是穿著白大褂搞什么科學研究之類的……”
這兩個人的對話,給我們傳遞了以下信息:一是孩子將來從事的工作很可能不是他的所學專業,這在我們身邊已經很普遍;二是當公務員是普通大眾對工作追求的首選,這也可以從考公務員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中看出;三是孩子已經很大了(上高中了)還未確定職業目標(理想)。
對于第一點,學非所用肯定是一種浪費,這是沒能從小正確樹立理想而致;對于第二點,一是家長的功利心所致,二是孩子對未來的職業競爭不自信所致,三是家長和孩子共有的傳統觀念,而第三點,恰恰說明家長沒有很好地幫助孩子樹立職業目標。
不論做什么事,有目標才能有動力。但一些家長會說:“我天天跟孩子說必須出人頭地!時時囑咐他要考大學呀,我的目標意識夠強的了。”
如此目標教育,怎能不讓孩子走出校門不迷茫?其實,我這里說的是明晰的職業目標,具體形象的職業目標,吸引力和感召力遠遠大于概念化的“考大學”,這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比較大。幫孩子建立這一目標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為妥。
我曾問過很多中小學生“長大了干什么”,多數孩子都回答“上大學”或“上北大”“上清華”還有一些干脆回答“不知道”,這說明我們這方面的工作還很薄弱。我們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個性、愛好、智力類型不予研究,對孩子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最能實現自我、造福社會不怎么關心,他們關心的似乎只有一件事:提高孩子的社會地位,給大人掙臉面。難怪很多孩子現在都是在給家長學習,這都是家長引導不當造成的。
怎樣引導更恰當呢?比如“非典”時期,你的孩子看電視,對醫務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非常欽佩,萌生了做“白衣天使”的愿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于是你就可以想辦法結識一兩個素質較高的醫生作為朋友,帶孩子到他們家里去做客聊天,到醫院去看看他們怎樣工作。你還可以事先跟他們打好招呼,讓他們在和孩子的談話中介紹一下要做一個醫生需要什么樣的條件,而你則不去說這些話。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內行人說話孩子信服,很多話讓別人說比家長自己說更好。這樣,如果孩子真想將來當醫生,他上課聽講、回家寫作業的時候,醫生的形象和話語就會成為他實實在在的動力,這時候“上大學”對他來說就不再是“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而變成了實現個人理想的必由之路,理想與現實掛上了鉤。
即使你的孩子后來改變了理想,在改變前的這段時間里,當醫生的理想也還是對他的學習起到了“臨時發動機”的作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不怕孩子理想發生變化,就怕他沒有理想,就怕他的理想不具體。
其實,幫助孩子樹立職業理想,不只對他眼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而且關系到他一生的幸福。人如果能從事自己喜歡而擅長的工作,當然會比那些為了謀生不得不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的人活得快樂。職業理想涉及孩子一輩子的生活質量問題,不可不重視。
我對依依的職業目標教育是從小開始的,這絕不是單一地把我的期望強加給孩子。這一要孩子自愿,二要根據孩子所長,三要家長積極引導。當然,要隨孩子的變化而隨時調整。但到了初中,職業目標基本就明確了,因為這時孩子已經有了主見,他的優勢(特長)也已充分地顯現出來了。
依依現在的說寫能力比較強,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性格特點)和喜好,孩子將來的工作雖然不能說到具體做什么,但是肯定是和說寫分不開的,比如記者、律師或其他文職工作。
女兒范姜國一 ———
工作嘛,嘿嘿,從我懂事開始,這十幾年中,我有很多想做的工作。小時候,想要去賣金項鏈,稍微長大一點后,志向改為想當一名醫生。后來上初中了,想當一名老師,當時覺得要是有一幫自己的學生一定會很開心。從小我就對將來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想法,幾乎一年換一個“工作”,現在仔細想想倒還沒什么打算了。
但無論如何,我的想法是,人應該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樣才會快樂地工作。如果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那肯定非常郁悶!
老爸是個優秀的作家,我從小就受他的耳濡目染,家里的書不少,書香氣很濃,所以每天只要待在屋子里就能熏出一身書味。老爸呢,在我小的時候也留心培養我寫作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老爸的幫助下,目前為止我出版了兩本自傳體的書。以前也想過要做一名像老爸一樣的作家,因為很佩服他現在的成就和能力,想以后也像老爸一樣風風光光地當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走到哪里都受人敬佩,得人稱贊。
客觀地說,與其他工作相比,寫作算是比較輕松自由的了,但是我感覺我的口才比自己的文筆要強很多,也曾想過當一名電視或電臺節目主持人,或者當一名記者(我對做記者有很大的興趣,因為出版了兩本書之后也接受了不少的采訪,看到采訪我的記者哥哥姐姐們每天都很快樂地工作,我相信我不僅能把我的本職工作做得很好,而且會很享受這份工作的。(*^__^*)嘻嘻……),還有可能是當一名教師,當然是教文科啦……總之受老爸的影響,我今后從事的應該就是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吧。
但無論將來我會從事什么工作,我都要自食其力,還得奉養爹娘。
下一篇:讓孩子受益一生的9個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教孩子從挫敗中學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