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讓孩子從小對錢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學會管理“自己的”錢,會為以后的財富管理打下基礎。
【親子現場】
案例1:
陳敏今年上三年級,爸爸媽媽很少給她零花錢,因為他們希望孩子養成節約、不亂花錢的好習慣,但是媽媽會讓孩子通過做家務的方式來掙取零花錢。她經常對陳敏說:“錢都是靠勞動得到的,如果你給媽媽幫忙,媽媽就會付給你一定的勞動報酬。”
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六,孩子都會自覺地做家務,掃地、擦拭家具,整理廚房等。最初陳敏不知道該怎么打掃,工作效率低,媽媽只付給孩子3元零花錢。后來她越來越熟練了,效率提高了,報酬也隨之增加。
雖然孩子的錢越來越多,可是媽媽不擔心孩子有自己的收入了,就不再干家務,因為孩子經常對媽媽說:“媽媽,你上班很辛苦,回來還要做家務,一定很累,我能幫你分擔,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媽媽很欣慰,因為通過勞動,孩子不僅學會了用勞動換取金錢,還學會了體貼父母。
案例2:
爸爸雖然下崗了,可每個月都會給陸駿一些零花錢,雖然數目有限,但是足夠孩子基本的吃喝和買學習用具了。這天,爸爸發現自己錢包里少了50元錢,他知道肯定是陸俊拿的。
中午,爸爸正好路過陸俊的學校,看見他和幾個孩子在學校旁邊的一個餐館吃飯,還喝了酒。為了給孩子留些面子,爸爸沒有立即過去制止,而是等他回家后,對陸俊又打又罵。可是陸俊一點也沒有認錯的意思,還說爸爸太小氣,每個月就給那么點零花錢,別的同學都請過自己好幾次了,他們都說自己占小便宜,所以就拿了爸爸包里的錢。
爸爸聽了孩子的話,覺得很痛心。
【專家剖析】
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了商品經濟時代,孩子一出生就以“消費者”的身份踏入世界,因此,孩子的理財教育就成了每個父母都無法回避的一項課題。可是很多父母并沒有對理財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外,有的父母本身就很缺乏理財知識和意識,自然不會對孩子進行較好的教育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絕口不提金錢,害怕孩子過早地接觸金錢,掉在“錢眼兒”里,或者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這就使得孩子從小不能對金錢形成正確的認識。孩子不會花錢,就談不上規劃和管理錢了。與我國父母不同的是,在一些發達國家,不論是在社會中還是在家庭中,都十分重視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理財教育是一項必須從孩子小時候就抓起的工作,因為成年人的理財觀念,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孩子時期的體驗。在充滿競爭與挑戰、機遇與發展的時代,忽視對孩子理財教育是不明智的。
從心理特點和可接受程度來分析,孩子理財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一般會經過4個階段:0歲~6歲的萌芽期、6歲~12歲的確立期、12歲~18歲的發展期和18歲之后的升華期。
對于處在知識積累和觀念培養關鍵階段的孩子來說,理財教育的意義不僅是教孩子如何用錢,還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它能提高孩子辨別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金錢意識、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和能力之一,這種素質和能力應該從孩子的少兒階段就開始進行。
因此,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理財技巧和理財能力,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理財方法和技能。
下一篇:劉墉的“約束”育兒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種愉快的家庭方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