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建議一:不壓抑男孩的好動、好斗
男孩淘氣、喜歡闖禍、與人打架,媽媽別一味訓斥、阻撓。男孩能夠在這些行動中,變得勇敢、大膽、堅強、能言敢為,這些氣質都是男孩性格中所需要的。男孩的天性正是如此,如果被壓抑了,男孩就會變得不陽剛。
趙楷拖著一根棍子回家,表情憤憤然。媽媽心里一緊:莫非孩子在外面打人了?果不然,不一會兒,明明的媽媽拉著明明找到家里來了。明明被趙楷打了一棍子,額頭上起了一個大包。媽媽先是道歉,然后進屋問兒子話。
媽媽了解到,明明很霸道,搶同學莉莉的娃娃,還打了她,趙楷看不過去才動了手。媽媽聽后說:“兒子,你能夠幫助弱小,打抱不平,像個英雄,這是媽媽要夸你的。但是,以后別打人了,多危險啊,可以去找老師啊。”趙楷聽了媽媽的話,點頭答應了。
男孩打人、摔壞東西,并非就是十惡不赦的行為。媽媽要控制情緒,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男孩的初衷好,只是過程和方法不當,媽媽就應該贊賞他的初衷,然后給男孩指點正確的方法。
建議二:引導男孩的“破壞”行為
男孩喜歡新奇的東西,喜歡探索和冒險,但是常常因為這種性格惹出很多事端。媽媽要善于引導,讓男孩把創新、探索、冒險能力都用于正途。
陳遠又在拆東西了,這一次他選擇了媽媽的皮箱。媽媽的皮箱雖然舊了,但是還能用,媽媽看見后趕緊走過來問:“兒子,你又有什么創意?”陳遠說:“媽媽,我想做條小船,到小魚池里玩。”媽媽說:“怎么又想這事了,如果掉下去多冷啊,這個不穩。”陳遠說,我就想在那里劃船。
媽媽知道阻止是沒用的,就對他說:“鄰居小勇家有個小橡皮圈,我給你借過來吧,別弄皮箱了。”陳遠就停止了破壞。不一會兒,他在小魚池里坐進了橡皮圈,去劃水了。
男孩出于好奇心、探索欲、冒險心理,想做一些嘗試,這時媽媽最好的應對方法是,在保護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膽放手讓他去試。男孩只有嘗試過了,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才能放棄破壞類的危險行為。
建議三:給男孩行動及思考的自由
男孩的性格,讓他討厭被限制、束縛在固定的空間、做單一的事,這是對男孩天性的摧殘。媽媽要常帶男孩到空曠場所玩,允許他盡情玩樂。男孩有自己的想法,只要確保安全,媽媽就應該鼓勵他去實踐。
眼看要到周末了,黃力激動地對媽媽說:“周末我想去爬山,媽媽你陪我去吧。”媽媽本想阻止,看他那么期待,就約了明明母子倆周末同行。
兩個小男子漢一路上又追又趕,玩得滿頭大汗。黃力還想和明明比爬樹,媽媽囑咐他倆小心點,就任由他們“冒險”去了。一天下來,黃力玩得十分盡興,言語中充滿了豪氣。
如果男孩想出去玩,就不要將他困在房中學習。遠古時代,男人以狩獵為生,他們習慣于在廣闊、自由的空間里提升能力,練就男人氣概。媽媽給男孩行動、思考的自由權,才能讓男孩的天性充分發展。
建議四:妥善引導男孩的爭強好斗
孩子過于好斗并非好事。媽媽要教會孩子理性地解決問題,讓他認識到爭斗并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劉小兵是個5歲的小男孩。他的脾氣很暴躁,每次和父母或同伴鬧了矛盾,就會亂打人,亂摔東西。通過這種方式,他每次都能最終滿足自己的意愿。他的壞脾氣大家常領教,但是父母心疼他,從未因此打罵過他。爸爸還夸他像個男子漢,說他有膽量。
劉小兵現在喜歡用這一套來對付父母。媽媽很有些吃不消他的好勝、好斗和霸道。她擔心兒子的個性會阻礙他將來的發展,更害怕好斗使他以后做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便時常教育他遇事要理智,不要總想強迫他人遵從自己。
媽媽鼓勵他去與他人分享食物、玩具,還教他與人合作玩游戲。劉小兵發現,其實他不和人打架,也能得到想玩的玩具或食物。
當孩子的言行中表現出好斗時,媽媽要先分析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把目光多放在原因上,而不是放在行為本身,這樣才能找出孩子好斗的根源所在,在孩子產生問題或矛盾時,才能幫孩子理性地解決問題。
下一篇: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精氣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妙招教會孩子懂得感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