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愛的需要
到底什么是愛呢?愛是容忍、慈祥、不嫉妒、不夸張、不自大、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
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奪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
被聆聽、被了解的需要
孩子在小時侯,通過父母的愛撫、擁抱、親吻等親昵舉動,很容易體會到被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與看法,有了自己的朋友與世界,有了自己的喜好與語言。這時候,噓寒問暖也能使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能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就需要聆聽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納。青少年尤其需要被聆聽、被了解,因為他們受到許多壓力,但卻無處表達、申述;另一方面,由于內分泌的影響,孩子的情緒相當不穩定,若父母能了解他們,一定對他們很有幫助。
獨立自主的需要
一個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發展期,一個是在兩歲時,一個是在十二、三歲時。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一生。當然這兩個時期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最困難的時期,孩子要開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證,向外獨立去探索,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父母開始體會到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也會感到不適應。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與雅量,要允許他們嘗試走出家庭與依賴的小世界,并能隨時給予關懷、支持與鼓勵。這個獨立自主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這兩個階段沒有受到鼓勵與支持,他的自我感就會發生混淆。當他長大之后,就會有做決定的困難,很難信賴自己與別人,常常要依別人的意見看法來行事,自己很怕有獨立不同的看法。顯然,如果真是這樣,其內心的沖突會影響到他與外界的來往。
成就的需要
每個人都需要“成就”一些事情,自信心、自尊心才會由此建立起來。小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勵與引導,自己獨立地完成某些事情。這個成就的需求有很大的相關性。
在有關的心理學理論上,3歲到歲6這個階段是培養一個人成就、自信的關鍵時期。做父母的如何能滿足孩子的這個需要呢?其實也不難,就是要放手讓孩子們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因為怕他們會失敗而代替他們給予太多的指導,“放心”是很重要的方法。
游樂的需要
每個人都需要游樂,聽音樂、玩游戲、騎馬、聊天等,這些都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輕松自在而已。而現在的許多孩子彈琴、下棋、游泳等都成了功利性的目的,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嚴重阻礙了孩子們的心情放松和得到平衡的發展。一個再成功的人,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休閑時間來放松自己,活起來就像一盤失了味的菜,不只是生活沒有意義,心理也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沒有同情心、古板等傾向,甚至成為有暴力傾向的人。
身為父母,如果過分嚴厲或是追求完美,往往會忽略與阻礙孩子這方面的需要,不利于孩子成長。孩子的這幾個需要的界線不是分割得非常清楚,它們貫穿在孩子日常生活之中,是孩子成長的幾種重要“維生素”,缺一不可。
父母們要在“自我了解”、“自我同理”的情況下,時常進行自我反省,重新檢討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時常觀察孩子,是否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提供給他們這些需要嗎?我們了解、聆聽他們嗎?我們讓他們有獨立自主的機會嗎?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給他們游戲、玩耍的時間。
下一篇:面對新家長該如何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教誤區你知道多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