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世界,對于成年人來說這是一個秘密,想要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多一點非常必要。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細節失誤,都是因為父母太不了解孩子造成的,比如對孩子的逆反感到頭疼,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逼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等。
楊謹老師說:“父母要了解孩子很多行動背后的意義,比方說3歲左右孩子的逆反,這對父母來說可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但對孩子來說,這是成長中的重要一步,孩子要在逆反中,在不斷地說‘不’中,培養內在的秩序感,找到自己的力量?!?/p>
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跟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東西,但很多孩子就是不愿意,于是父母威逼利誘。楊老師的觀點是,分享要看孩子的年齡段,強行讓沒到分享年齡的孩子去分享,這無疑是對孩子權利的剝奪?!皩τ?、3歲的孩子,首先要感受到物品的私有權,知道這個東西是我的,這個空間是我的,并且被尊重。他們會由于一個小東西跟小朋友發生沖突,這是因為他認為我的東西一定要被尊重。分享是建立在一定的富足基礎上的,只有孩子感受到滿足和充足的安全感之后,大概5、6歲之后,才能真誠地把東西分享給別人。不要以為父母的誘導、提醒,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也許此時孩子是妥協了,但他內心的不滿情緒已經種下,他會在心里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么我的東西就要拿出去,好像爸爸媽媽沒有這么做……’所以,不要太早逼著孩子去分享。”
逼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也是父母們愛干的事,如果孩子沒有如父母所愿大方地打招呼,父母就會把孩子“推”出去,甚至指責孩子。
楊謹老師建議家長,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硬逼孩子去打招呼,因為這個環境已經讓他感覺到不安和陌生了,要尊重孩子的真實心理。遇到孩子不愛打招呼,父母可做兩件事,一是回家后跟孩子溝通,在沒有主觀臆測、接納孩子的情緒的狀態下,問問孩子是不是不愿意跟剛才的阿姨說話,是不是阿姨讓你感到心里不安等等,第二件事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多見人。這樣孩子再碰到陌生人,內心會安然很多。當然以后見人也不要迫使孩子去主動打招呼,因為一次次的強迫,孩子的主動性會減退。父母要細心地做功課,耐心地等待孩子內心力量的增強。
下一篇:孩子成長中父親的影響不可取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育兒堅持每天聊4句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