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立是指孩子遠離父母的庇護,獨立自主地生活和成長。媽媽要適度放手,鼓勵孩子自立,教會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更好地鍛煉自己,適應社會。
·家教案例
珊珊3歲了,平時,媽媽事事為她包辦好,吃飯都是媽媽喂,自己連勺子都握不穩。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媽媽很擔心她。果不然,中餐時間到了,別的小朋友都拿著勺子吃飯,就是珊珊不動手,她茫然地等著。老師一問,才知道,珊珊還不會使用勺子。老師只好手把手地教她,最終她吃得天一半,地一半,小朋友都笑她。一回家,珊珊就嚷著不去幼兒園了。她說:“大家都笑我,說我不會吃飯,說我上完廁所不會自己提褲子。”媽媽聽后,也開始后悔:是啊,這些事,平時都是我替她做的,沒想到最終卻害了她。
·專家解析
媽媽對孩子的事情一手包辦,并不會帶給孩子完整的幸福感,孩子只有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立、自主做事,并且在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中得到快樂,才有真正的幸福感。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從小依賴媽媽,對于媽媽的照顧習以為常,甚至上學、放學也是媽媽負責。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不會擁有美好的人生。
孩子無法自立,就缺乏親自實踐的機會,因此而缺乏自信,能力低下,這都來源于媽媽的包辦代替。孩子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媽媽的照顧無可厚非,但要意識到,照顧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做事,幫助孩子掌握獨立生活、工作的能力。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培養孩子獨立活動的能力,對于孩子力所能及之事,媽媽決不要包辦,要讓孩子自己去做,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獨立的習慣。
學會自立,是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媽媽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要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而不是一相情愿地代替他們去做一切。
建議一 做獨立的媽媽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以成為孩子獨立做事的榜樣。媽媽要善于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學會自立。
劉薇的媽媽平時經常對她說,求人不如靠己。媽媽有什么事,大部分也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的,不到萬不得已,媽媽不會求助于他人。
劉薇在媽媽的影響下,逐漸成長為自立的孩子。從小開始,劉薇就能自己整理房間、洗衣服。她不喜歡依賴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她的自理能力,讓媽媽很省心。
媽媽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在生活中樹立獨立自主的形象。媽媽要堅強、獨立,長此以往其優秀品質無形中就會傳遞給孩子。
建議二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動手能力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媽媽教育孩子的目的,因為孩子最終會離開媽媽,走向社會。在動手的過程中,孩子會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張坤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他在最近的發明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這和媽媽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從張坤小時候開始,媽媽就重視培養他自己動手的能力。有一次,家里的電視突然沒有影像了,張坤問媽媽是什么原因,媽媽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鼓勵他自己去發現問題。他仔細觀察了插座、開關,發現原來是短路了。在生活中盡量親自動手,使張坤養成了自立的好品質。
媽媽喜歡把已經長大的孩子,當小孩子一樣來對待,認為孩子離開了媽媽,什么都不會。其實不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會越來越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事情,獨立意識也會增強,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在實踐中充分鍛煉自己的才干。
建議三 適時表揚孩子的自立行為
如果媽媽事事包辦,孩子就會懶于動手動腦。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即使遇到困難,也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媽媽的賞識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當發現孩子的獨立行為時,要適時送上稱贊,強化孩子的自立行為。
建議四 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的年齡小,社會閱歷有限,無法具備得心應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媽媽有意識地教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媽媽要讓孩子學會勇敢地面對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直接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孩子,而是用心聽孩子的想法,再給孩子必要的提示和幫助,不斷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一篇:拒絕嬌慣,做理性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父母統一戰線了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