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寶寶村的一戶“村民”的家中出現了關于育兒的意見分歧。原因是在與孩子進行比賽類游戲時,父母究竟該不該故意讓孩子贏。
媽媽覺得孩子還小,玩游戲只是為了讓他開心,所以故意輸掉比賽并沒有什么大礙。而爸爸則堅持認為那是一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不可取的。只有明白了勝負的代價,他在日后的成長中才可做到能屈能伸,寵物不驚。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觀點更有道理呢?一起來聽聽寶寶村育兒專家的說法吧。
不要為了讓孩子獲勝而改變游戲規則。因為即使是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也能夠分辨得出自己在哪些本不該贏的活動中贏了。如果故意改變游戲規則讓寶寶贏,會讓他覺得贏要比公平競賽更好、更重要,而這恰恰是你所不希望教給他的。
輸掉幾局游戲,反而會更有助于他學會如何大度地去比賽。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贏而修改游戲規則。你可以試著跟他玩一些他能公平獲勝的游戲。比如扔骰子猜數字,因為在這個游戲中,他和爸爸媽媽贏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不過,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時,家長可以放低自己的水平 (和孩子處于同一個等級),讓孩子多贏幾次。并且在游戲后告訴他贏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幫助他獲勝的技巧該如何更好地運用等。因為通常來說,家長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棋藝、牌藝。而對孩子來說,在下棋、玩牌中贏了會增加他的興趣和自信心。當然,隨著孩子下棋、玩牌技能的不斷提高,家長也應逐步加大孩子獲勝的難度,不要總讓孩子勝。在孩子輸棋時,你可以教給他失敗時應有的氣度,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不改變游戲規則的基礎上。
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玩一些需要一起合作而不是競爭的協作性游戲。例如你們倆一起各顯其能,看看誰能讓氣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這不僅會教給孩子團隊協作的精神,而且還有助于他認識到自己不用“贏”也能完成一些事情。
□專業指導: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蘇珊·K·佩里
下一篇:小心地進入她的個人天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她講她的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