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一色视频_91电影院_一级片在线观看_九一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视频在线一区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讓孩子樂觀比成功更重要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3-30

閱讀 :331

  為什么有些孩子會自殺?探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父母過高的期望,令孩子失去求學和生活的樂趣;二是孩子自身心靈脆弱、心理不夠健康。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企盼孩子幸福。在有些父母眼中,“成功”就是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將來當官、掙錢。他們以為這一切得到了,“孩子就幸福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一位畢業不久的女大學生,由于工作壓力大、內心封閉而想到了輕生,企圖在西客站跳樓自殺,經過民警幾個小時的規勸才被救下。某大學一位年輕的數學教授,只因學生對他評分不高,覺得沒面子,就在大學校園內的樹林里上吊自殺。

  大學的文憑、受人尊敬的工作,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更沒有帶來成功。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并不懂得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20世紀偉大的人生導師戴爾·卡耐基講過:“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之路只有一條,簡單地說,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情。幸福與不幸福,并不是由個人財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職業的貴賤決定的。”

  那么,什么是快樂?

  有位心理醫生做出了最精辟的解釋:快樂就是“我的思想愉悅時的一種心理狀態”。

  人生是快樂史,也是煩惱史。生活中,每個人會感受到快樂,也會遭遇到煩惱。不同的是,有的人快樂多于煩惱,有的人煩惱多于快樂。

  快樂的人并不是沒有煩惱,而是善于排解煩惱,化消極心態為積極心態,盡可能保持快樂的心情;煩惱的人并不是命運不好、家庭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態不好,快樂的事到了他那里也會變成煩惱。

  有位媽媽對我說,她有兩個兒子,因為心態不同,命運就大不相同。大兒子心態不好,遇到什么事總說:“太糟了!”小兒子心態好,遇到什么事愛說:“太好了!”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帶小哥倆去公園玩,不巧那天公園關門了。大兒子說:“太糟了!我怎么這么倒霉,我一來就關門!真氣人!”一整天都悶悶不樂。小兒子卻說:“太好了!我可以到別處去玩,也許別的地方會更好玩兒!”他跑到小樹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螞蟻搬家,玩得興高采烈。

  兩個兒子長大了。大兒子找了個對象,他覺得媳婦這不好那不好,處處不如意,整天不高興,后來離婚了;小兒子成了家,他覺得媳婦又好看又賢惠,小兩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你看,”她說,“兩個兒子都是我親生的,我不偏不向,為什么他們的命運如此不同呀?”

  我說:“因為他們的心態不同。在很多情況下,人的痛苦和快樂并不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決定的。”

  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名記者問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別在哪里?”蕭伯納回答:“這很簡單,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人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有人對著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人就是悲觀主義者。”

  幸福與快樂,不是父母給予的,而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讓孩子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

  在心靈的世界里,住著兩個小人,一個叫“太好了”,另一個叫“太糟了”。叫“太好了”的人,每天在你心中編織著歡愉的網絡,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微笑著說聲,“太好了”。他有一種力量,能把負變成正,把壞事變成好事,把不利變為有利。靠這種力量,他能把你帶入一個光明的世界、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那個叫“太糟了”的人,每天在你心中編織著痛苦的網絡,無論遇到什么,他都緊皺著眉頭說:“太糟了!糟透了!煩死了!”他給你帶來的永遠是煩惱,跟隨著他,你走進的是一個悲慘的世界。

  “太好了”是一種樂觀主義精神,是21世紀人類解除煩惱的一劑良藥。

  你想讓自己和孩子都獲得解除煩惱的能力嗎?那就走進“太好了”的世界,用“太好了”的心情去對待自己,對待孩子,對待學習,對待生活。

  好心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爸爸媽媽有了好心情,孩子也會快樂起來;老師有了好心情,學生也會快樂起來。

  女兒要去考試了,膽怯地說:“媽媽,我真害怕,考不了第一,別的同學會怎么看我?”你微笑著說:“太好了!我的女兒要上考場了!別想結果,只想過程。平時怎么學,考試就怎么寫。媽媽不在乎第一,而在乎你平時的努力。”

  女兒考試獲得了好成績,你會微笑著說:“太好了!你的努力沒有白費!”女兒考砸了,你也微笑著說:“太好了!這回你知道自己哪兒不會了!成功永遠躲在失敗的后面。”

  兒子想當班干部,最終當選了,你微笑著說:“太好了!你有機會為大家服務了!”如果落選了,你也要微笑著說:“太好了!你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有時,我們對快樂的看*本末倒置。如:“好好學,成功了,你就會快樂。”其實應該說:“你快樂,你就可以好好學習,可以更加成功。”

  孩子擁有了“太好了”的心情,就擁有了讓人生快樂的財富。

  “快樂的人生”不是去享受別人給你的快樂,而是在忍受痛苦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有個人家中掛了一幅畫,這幅畫是一張白紙,上面畫有一滴墨點。一位客人進來看到了,奇怪地問:“你們家怎么把墨點掛在墻上?”

  這人笑答:“這幅畫的名字叫‘快樂’,整張白紙都寫滿快樂,墨點只表示一點點痛苦。”

  客人又問:“去掉墨點,不就都變成快樂了?”這人說:“去掉痛苦就顯不出快樂了。問題是,不要讓墨點遮住你的眼睛。”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是快樂與痛苦的交響曲。有些父母只是一味地“給予”孩子快樂,自己去承擔痛苦,其結果是孩子并沒感到快樂,因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心態特別好的人。無論遇到什么難事,她都會從容不迫,不急不慌,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有這樣一件事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去東北下鄉插隊的第三年,腰部受傷,摔倒在玉米地里。老鄉們把我送進部隊的32l醫院。內科主任周依群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他認真檢查了我的病情,嚴肅地說:“你必須住院治療!”我一聽,“哇”地哭了。周主任好生奇怪:別人排著隊要住院,住不進來才哭,讓你住院你怎么還哭?

  “我沒有錢,也沒有時間。”我說。

  周主任笑了:“先別想錢,你是北京知青,先住進來,看病要緊。身體養好,干工作的時間多著呢!”

  起初,住院的事沒敢寫信告訴媽媽,我怕她著急,等到病情稍好一點才寫信告訴了她。很快,媽媽從北京來信了。我打開信一看,呆住了,信中說:“太好了!你終于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我一下子被媽媽那種樂觀豁達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心里豁然開朗!仔細一想,對呀,我能躺在這么亮堂溫暖的病房里“養精蓄銳”,真是“太好了”!有這樣好的條件我為什么不去享受呢?這樣一想,我立刻高興起來,馬上恢復了活力。我原本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腰稍好一些,我又幫醫院病房出黑板報,又幫部隊排節目,成了病房里“最受歡迎的人”。結果,病好了醫生還不愿讓我出院。

  以后的三十年中,每次生病受傷,我就會想起媽媽的話:“太好了!你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我總是積極地面對疾病,高高興興配合醫生的治療。

  一次,我的腳骨骨折,打上了石膏。我一不做,二不休,把腳架在床上,在家寫起書來。我的好朋友、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和著名電視制片人杜禹到家里來看我,我們談笑風生,開心極了。離開我家,敬一丹問杜禹:“咱們今天干什么來啦?”杜禹說:“看盧老師來了。”“盧老師怎么啦?”“不是有病了嗎?”“什么病來著?”“不是腳骨折了嗎?”“怎么沒看出來呀!”

  后來,我在敬一丹寫的書中讀到這一段文字。敬一丹對我的樂觀主義精神大加贊賞,我當時就想打電話告訴她,那是受我媽媽的“傳染”。

  的確,好心情是可以“傳染”的。

  我媽臨終前的一年,從床上摔下來,骨折了。她平心靜氣地躺在自家床上靜靜地調養。誰去照顧她,她都笑臉相對。每次醫生來家給她看病,她總是和顏悅色地說:“大夫,您來了,麻煩您了!”然后說出許多感激的話。大夫們都說:“有病的老人一般脾氣都怪,瞧這老太太心態多好,那么通情達理!”

  樓上一位老奶奶也骨折了,卻是整天在床上又哭又罵、不吃不喝,兒孫們慌成一團。聽說我媽好得快,立刻派了三名“代表”下樓來討教“妙方”。

  我媽給他們開了三個方子:“一、想得開。回去告訴你媽,摔也摔了,病也病了,怨誰也沒用,三分治,七分養,好好養著,傷筋動骨一百天。二、吃得進。愛吃什么吃什么,愛喝什么喝什么,沒有叫兒女給你買去。三、想得美。甭想那么多,老人有病,身邊有兒女照顧,這就是福分,好好享受吧!”

  幾位“代表”如獲至寶,回去傳達了媽媽的三條“妙方”。聽說這“藥”還挺靈,老奶奶聽進去了,也想明白了。一樣的病,人家樓下“老姐姐”比自己還大七八歲,卻能想得開,自己有什么想不開的。于是她不哭不鬧,也開始吃飯吃藥了。

  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特別佩服我媽,她把人生這本書讀透了。她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圖虛名,不慕奢華,而是高興地享受每一天。有這樣的好媽媽,真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媽媽的好心態遺傳給了我,我從小就是個“樂天派”,總想給別人帶來快樂。中國教育報記者蘇婷說我“在眾人面前永遠是神采飛揚”,遇到些溝溝坎坎也不大在乎。沒想到,我這種性格讓別人覺得我身體很棒。其實,了解情況的只有我先生和我兒子。因為,我把笑臉面對著眾人,身體的痛苦只有家人了解。我腳骨折打了石膏,還被北京西城團委請去給輔導員講課,他們的理由是:“盧老師,您的腳不能走路,可您的嘴還能講話呀!”我只好架著拐“走”進會場,到臺前一看,我笑了,桌子下放了一床大棉被,讓我放腳用!

  這事兒不知怎么讓浙江團省委少年部長俞能知道了,他說:“太好了!你這回有時間了!”硬是把我請到杭州去講課。我是坐著殘疾人用的輪椅上下飛機的,見了面我對俞能說:“太好了,你讓我享受了一次殘疾人的待遇!如果不骨折,哪有這種體驗呀!”俞能說:“這回你要好好謝謝我!”

  人們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現在這個“經”已經變成了“家家有本快樂經”了。

  一個工作繁忙的人為自己的生活狀況總結了一句話:“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友。”

  一位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老同志總結了“快樂老人”的“五老”:一、老本(身體);二、老伴;三、老底(儲蓄);四、老房(房產);五、老友(朋友)。

  我的老同學、國際藝術學校副校長賀誼芳也是一個心態非常好的人,她的臉上永遠綻放著燦爛的微笑。同學們問老師:“什么叫燦爛?”老師說:“你們看看賀校長的臉就知道了!”

  “賀校長的快樂經”是什么呢?她講了三條:

  一是延長快樂。快樂沒到來,提前享受快樂;快樂來到,全身心投入快樂;快樂過去,不斷回味快樂。

  二是縮短煩惱。煩惱沒來,不提前去想;煩惱到來,一定不投入,扔到太平洋;煩惱走了,再也不想,不跟別人說,說一遍必是煩一遍。

  三是篩選記憶。一生有酸甜苦辣,只把快樂留住,把煩惱變成收獲。

  她還寫了一個紙條放在抽屜,每天讀一遍,上面寫著:“高興,高興,真高興,怎么那么高興呢!”同事中誰有了煩惱,她就把這句話送給誰,讓他“天天讀”,而且還打電話“抽查”,周圍的人在她影響下,也快樂起來了。

  這方法是不是挺好, 它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改變心情,就改變了世界。

  四 讓孩子喊出“我能行”

  人人都渴望“成功”,不同的人對“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在農民心目中是莊稼豐收,在工人心目中是產品暢銷,在作家心目中是作品出版,在父母心目中是孩子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但是,在處于做夢年齡的孩子心目中,“成功”反倒成了恐懼、擔心與壓力的代名詞。

  成功究竟是什么呢?

  我認為,成功是一種感覺,一種態度。“我能行”是成功者的態度,“我不行”是失敗者的態度。人改變了態度,由消極變為積極,由“自我放縱”到“自我約束”,由“我不行”變為“我能行”,就會獲得成功的感覺,最終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對“成功”新的理解,是從雙腿殘疾的“網絡中學生”王換生的成長經歷中得到的。

  2001年末,中央電視臺一位女編導打電話給我,請我為一個訪談節目做專家點評。訪談的主角是17歲的中學生王換生和他的媽媽。

  在電話里,我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

  王換生1984年出生在北京通州區一個普通家庭。他的媽媽同千千萬萬的媽媽一樣,希望孩子健康,更渴望孩子學業成功,長大成為有用之才。然而災難降臨了,7歲的換生進入小學剛一個月,同班兩個同學打鬧時碰撞到他,導致大腿骨骨折,更不幸的是骨折部位有一個病灶點,被醫生診斷為骨纖維異樣增殖癥。

  從7歲開始,王換生每年365天中有100多天是穿著石膏“褲子”臥床在家,連身都不能翻,即使是拆掉石膏也必須用雙拐輔助著走路。九年當中,換生經歷了八次大手術。從小學到中學,盡管他在校讀書的時間只有一般人的一半,但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并且成為一個具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性格堅強、勇于拼搏的共青團員。

  2000年,16歲的王換生剛剛做完第八次手術,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更不用說去學校上課了。但就在這時,他報名上了北京匯文網校。學校老師來家訪,看到他家境貧寒,家里連臺電視機都沒有,決定免費為他提供學習的機會。親戚、朋友為他湊錢買了臺電腦,他開始正式接受遠程教育。2001年7月,他考入區重點高中——通州運河中學,每天拄著雙拐去讀書了。

  王換生靠什么戰勝病魔,獲得學業上的成功呢?他的媽媽在這個過程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訪談節目錄制那天,在中央電視臺門口,我和女編導在寒風中等待著母子倆的到來。

  他們來了——王換生架著雙拐,和他的媽媽肩并肩朝我們走來。我的第一印象是:換生個子高高大大,一張娃娃臉上掛著勝利的微笑;他的媽媽樸樸實實,風風火火。

  “發現孩子有病,您和孩子是怎么面對的呢?”我問他的母親。

  “只能靠自己!我一直是這樣告訴兒子的。”換生的媽媽李榮女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上小學時,放學我背著他走,聽見有孩子在背后追著叫他‘瘸子’,我的淚水和汗水一齊往下掉。回到家,兒子哭了,我也心疼,可我還是對他說:‘你把雙拐扔掉站起來走一走。你做不到,這就是你跟別的孩子的不同。你一定要明白,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是瘸子,你比別人多了兩根拐杖,所以要不怕別人說。可是,瘸子又怎么樣呢?瘸子一樣坐在教室里學習。你去學校是為了學知識,不是去看別人的臉色,去聽別人怎么說,要學會忍耐。媽不能跟你一輩子,你要自食其力。”

  換生說:“媽媽說得不錯。人,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雖然是殘疾人,但不能成為社會的負擔。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最終做到自食其力,將來回報社會。媽媽的教導讓我懂得,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

  “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這充滿陽剛之氣的話語,是換生笑迎苦難的動力,是媽媽送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當我知道換生的媽媽為了給兒子的電腦配置升級,每日省吃儉用,房頂漏了都舍不得花錢修補,我非常感動,當場送給換生1000元,電視臺的編導們也湊了1000元,支持他學習。

  在人生的路上,王換生是個成功者。他的成功,并非是靠自學考上重點高中,而是學會了體驗成功。從換生臉上勝利者的微笑中,你能夠讀出他內心的快樂與幸福。

  換生的媽媽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富,是讓一個殘疾的孩子從小體驗到“成功的感覺”。

  孩子在做第一次手術前,天真地問媽媽:“媽媽,做手術疼不疼?”媽媽沒有哄騙孩子而是直接告訴他:“很疼很疼,但你要堅強,要咬牙堅持。如果你大喊大叫,會對手術后身體恢復有傷害,另外會影響病房里其他的病人……”媽媽的話讓小換生懂得了,無聲也是一種給予。

  手術中,他的嘴唇咬破了,牙咯咯響,但他堅持一聲不吭,他成功了!第二次,第三次……他忍住了劇痛,八次大小手術他都挺過來了!

  積極的態度能使一個人將自己的弱點視為一種挑戰的機會。科學證實,當我們有過一次成功的經歷,我們大腦里便會“刻鏤”出一種行為模式。要是你設法把這個成功的行為模式重新喚起或“重放”,它就會自行發生作用。

  在生活中沒有經歷過成功的孩子,往往沒有機會養成成功的習慣。可惜的是,今天就有許多從未體驗過成功的、遇事總認為“我不行”的孩子。

  你想讓孩子體驗成功嗎?請先從簡單的事做起。對功課不好的學生,老師或父母可以先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工作給他們做,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這種工作必須是孩子能夠勝任的,又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使孩子熱衷去做,引起他們自發的創造性。正如一位心理學博士所說:

  “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學生有‘成功的感覺’,這對他日后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成功的大廈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石上。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一旦你學會突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自卑感就會消失。“我能行”三個字將使人轉敗為勝,把弱點轉化為力量。

  成功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自己與自己較量的勝利,是自己與命運抗爭的成功。“我能行”的人是最懂得生命價值的人。

  在與自己較量、與命運抗爭中,周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她用生命書寫了“我能行”三個字。

  周越,山東樂陵一個12歲的女孩。在生前最后的10個月里,感動了所有接觸過她的人,感動了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她的父親也在女兒的影響下,讓親子之情得到了升華。

  2001年2月13日,周越被診斷出白血病!突如其來的打擊猶如晴天霹靂,周越的父母痛不欲生。

  周越的父親周長宇對醫生說:“我們只有這一個孩子啊,即使傾家蕩產也要挽救她的生命!”無數熱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周越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她在病床旁的臺歷上寫了一首小詩:

  天 問

  問藍天,問大地,我做了什么錯事

  問星星,問白云,我怎么了

  你們告訴我呀

  藍天說:你生病不代表你犯錯

  吃五谷雜糧誰沒病

  大地說:你錯了

  不只是你一個人的錯

  是全人類的錯

  人類為自己的利益開工廠污染了大氣

  為使蔬菜快生長撒下劇毒農藥

  這難道是你自己的錯

  星星說:你不堅強

  你很脆弱

  這不是原先快快樂樂的你

  這是你的問題

  你到底怎么了

  問問你自己

  白云說:你確實得了白血病

  但并不是沒有希望

  勝利的光芒永遠在前面等你

  相信你自己

  “我行,我行

  我一定能行!”

  在北京我見到周越的爸爸周長宇,他含著眼淚把這首詩交給我:“我女兒的時間不多了,這是她讓我交給你的,你不是一直在提倡‘我能行’嗎,我女兒真的很了不起!”

  我小心地接過這首詩,幾張淺綠色的小卡片,沉甸甸的。

  周長宇告訴我,在病魔面前,12歲的女兒表現出驚人的頑強毅力。她忍著劇痛做骨髓穿刺,笑著上手術臺,還和大夫打趣:“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又不是痛在你身上,別緊張。”哪能不痛呢?在手術中,女兒一直緊緊攥住我的手,我的手腕都被她掐出了血,但她始終不喊一聲痛。醫護人員都佩服她,可我心里在流淚!

  盡管周越有強烈的活下去的愿望,但看到病友一個個離開人世,她明白了,得了這種病對她來說意味著什么。一天,她拿出自己的日記本交給爸爸說:“您不能勸我,您必須滿足我這個心愿。”爸爸接過日記一看,非常驚訝,只見上面寫著:

  假如我有了意外

  我將感激所有獻愛心的人

  我將奉獻我的身體給我熱愛的祖國

  為了不讓女兒過于激動,周長宇委婉地告訴女兒:“這事先別著急,先好好治病,以后我會替你辦的。”周越說:“不行,這事您要抓緊,要不,到時候就來不及了。”周長宇連忙說:“行,行……”他急忙走出病房,到陽臺上悄悄擦拭淚水。

  2001年11月25日晚,周越要求和父母一起睡。第二天清晨,被疼痛折磨得一夜沒合眼的女兒對父母說:“我知道你們舍不得把我捐給國家,可是你們想想,人死了燒成灰又有啥用,你們拿著我的骨灰盒不是更難過嗎?你們就不能滿足我最后的心愿嗎?”聽著女兒急切的話語,周越父母心如刀絞。捐獻遺體的決定震動了父母的心,他們決定幫助女兒實現這最后的心愿!

  2001年11月28日,周越鄭重地在志愿捐獻遺體公證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宣讀了公證申請:

  周越為報答社會對她的關愛,自愿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其心愿得到法定監護人父母的支持。

  周長宇對女兒說:“周越,爸爸媽媽剛開始不理解你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現在我們真的為你的舉動、為有你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兒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覺得你真的很了不起!”

  2001年12月15日晚,北京的事情剛剛辦完,周長宇對我說:“我必須連夜趕回山東樂陵,女兒在等我!”

  第二天,女兒終于等來了爸爸。她和爸爸臉貼著臉,斷斷續續地說:“爸爸,您怎么才回來呀?爸爸……”當晚,10點10分,周越在睡夢中面帶微笑,安然地離開了她所眷戀的世界。

  下午,周長宇打來長途電話,哽咽地告訴我:“她走了。上午,女兒的老師和同學唱著《同一首歌》來為她送行,哭聲歌聲連成一片。那天為周越送行的有數千人。”

  悲傷過度的周長宇病倒住院了。一年多的時間,為了給女兒治病,他變賣了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尋遍了國內所有的骨髓庫,一個個希望變成失望,女兒還是走了。病愈后,2002年1月18日,周長宇專程趕到山東骨髓庫,捐獻了自己的骨髓,他希望能挽救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的生命!他說:“為挽救幾百萬白血病患者,承繼女兒心愿而矢志不渝!”

  這就是生命感動生命的力量,這就是“我能行”的靈魂綻放出的生命的異彩!

  這對父女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人們: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他決不會輕言放棄,無論他多么痛苦,多么無奈,他都會面對世界說:“我能行!”記住:改變態度,就改變了命運。

下一篇:“你真棒”有三種神奇力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應滿足孩子的正當欲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久在线视频 | 亚洲色图偷拍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电影 | a毛片| 青青草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片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精品9999| 视频二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中文在线一区 | 天天操天天草 | 亚洲涩涩涩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瑟瑟视频在线看 | 中文视频一区 | 欧美1级|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老牛嫩草一区二区三区眼镜 | 草草草影院 | 在线h观看 | 日韩激情视频一区 | www.99精品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h在线视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欧洲尺码日本国产精品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草草影视免费网 | 国产黄a三级三级看三级 | 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9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 久久五月天色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香蕉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