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重要的有:
獨立完成作業,考試不作弊;
刻苦認真學習,一絲不茍;
守時惜時,學習計劃有序;
勤于思考,不拘泥于定式。
人的學習習慣一般在小學便形成了。所以,小學中年級是建立學習好習慣的時機,荒廢到中學再培養就實在不容易。如果從小不良學習習慣積累多了,時間一長,積重難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費周折。
積極的生活習慣,就是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有益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習慣;消極的生活習慣,就是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或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主要有:心胸豁達,情緒樂觀;勞逸結合,堅持鍛煉;生活規律,善用閑暇;營養適當,防止肥胖;不吸煙,不酗酒;家庭和諧,適應環境;與人為善,自尊自重;愛好清潔,注意安全。
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主要有:吸煙;飲酒過量;不恰當服藥,包括未經醫生處方服藥和不按醫囑的方式和劑量服藥;體育活動不夠或者運動量過大;熱量過高和多鹽的飲食,飲食沒有節制;不接受合理的醫療處理,信巫不信醫;對社會壓力產生適應不良的反應;破壞身體生物節奏的生活。
經調查,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回家后,都把家庭作業、智力游戲、閱讀書籍放在娛樂、看電視、玩游戲機之前。
一般而言,習慣的養成常經歷3個階段:
制度制約。此時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為略顯被動,卻是必經階段。例如孩子做完作業需要檢查,有時還需要家長提醒,逐步養成習慣。
自覺行為。在此階段,行為由他人督促變為自我督促。這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例如,孩子做完作業后問自己:我檢查了嗎?
自動行為。連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時候,行動已經自動化了,已經內化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業如果不檢查,自己就會覺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細檢查之后才坦然。這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才算真正養成了。
優良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學習習慣的養成越早越有效,小事不放松,一點一滴地努力,堅持不懈,方見成效。
怎樣教孩子堅持下去
父母不能包辦代替,要讓孩子拿主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減少依賴性。當孩子斷然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所能產生的后果負責。這樣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騷。英川6歲時愿意學鋼琴,父親也希望他能學一門樂器,以提升生活品質。在激起了孩子的興趣后,父親告訴英川,學鋼琴跟學別的本領一樣,都是有困難的,你再考慮一下,明天早上告訴我。一旦學了以后就要克服困難,堅持到底。英川作了承諾。兩年以后,英川對每天的練習厭煩了,流露出不愿學的情緒,父親跟他談心,并激將他:“當初你可是答應過我的。我們是男人哪,答應了的事,做出的承諾是一定要努力去實現的。”此后,這個9歲的“男人”發奮努力,現在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了。
教孩子拒絕垃圾文化
人要有自制力,人如果沒有自制力將來是不能成大器的,所以爸爸媽媽要幫他選擇一下。口袋書是放在口袋里的小書,小書也有好有壞的,并不是說口袋書都不好,就是一些黃色的、*的東西不要看,健康的孩子不要去看這些東西,爸爸媽媽要發現了就沒收。怎么去選擇呢?我覺得您可以帶著孩子上新華書店,和他一起去評論,什么樣的書好,什么樣的課外書是不錯的,讓他有一個辨別是非的觀念,這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教育是在比較中實現的。咱們有的時候,教育特別簡單化。我覺得十歲的孩子,正是認知的時候,你可以帶他從課外書說起,在比較中去認識,天下沒有好的東西,只有合適的東西,要選擇最合適他的東西就好了。
下一篇:讓孩子學會分享與人為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孩子就和他保持距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