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請反省您的失誤
許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有一種通病,就是懶。有的孩子五六歲了不會自己穿衣服,上小學了不會收拾書包,上中學了還要媽媽梳辮子……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勞,更不要說幫大人做家務了。
其實,懶是后天養成的,而愛勞動倒是孩子的天性,關鍵在于父母如何認識孩子、認識孩子的勞動以及如何引導孩子。
對獨生子女人格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從事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碗、洗菜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從事稍復雜些的勞動如洗衣服、做飯、購物等等,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的趨勢,不同年齡的孩子差異顯著。這說明,孩子本身具備了從事某些家務勞動的基本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務勞動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父母是否為孩子提供了發揮自身潛能的條件,是否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司空見慣: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獨生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為孩子的成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卻極為忽視孩子的勞動教育,致使孩子“四體不勤”,并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不勞而獲”的種子。
許多父母都對孩子有過這樣的教導:“只要你好好學習,要什么都給你,家里的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一些父母看來,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好是成材的唯一條件。而勞動是孩子的負擔,參加勞動必然影響學習,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的學習父母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勞動,哪怕是自理性勞動完全可以由父母來承擔。——這是父母的替代心理。
有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由于歷史的原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相反各種名目的勞動鍛煉,占去了許多大好時光。父母們飽嘗了知識欠缺的苦頭,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識,為了讓孩子得到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而讓他們遠離勞動。——這是父母的補償心理。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永遠是孩子,總要在父母的呵護之下。孩子掃地怕掃不干凈,孩子洗衣服怕洗不干凈,孩子搬煤怕累著,孩子燒水怕燙著,動輒嫌孩子笨,動輒就不耐煩。能干的父母經常說:“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別給我幫倒忙,不用你插手!”——這是父母的保守心理。
孩子產生的最初的勞動興趣,往往被父母們拒絕孩子勞動的態度而扼殺了。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自然導致孩子懶惰習氣的產生。加之一些父母經常這樣教訓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出息,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體力勞動就成了下賤的代名詞,躲避勞動、鄙視勞動就成為必然。
有一位母親在丈夫出差后突然病倒了,上中學的孩子既不會煮飯燒菜,更不知道照顧母親,情急之中,這孩子發現家里有不少紅薯,于是煮了一大鍋,母女二人吃了兩天。這位母親啃著紅薯,眼淚撲撲地往下掉。自己受點委屈倒也認了,可孩子一無所能,將來如何成人呢?母親說,孩子長這么大,從來沒有做過飯,做父母的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孩子做這樣的事。孩子的無能怨誰呢?
下一篇:親和需要與獨生子女成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按照社會道德規范教孩子知榮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