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廣州孩子的壓歲錢不會“齋存”,不少父母會用作投資基金或者黃金。
過年了,孩子們收“利是”收到手軟,但對于不懂“金錢為何物”的幼兒而言,他們更多只是過過手癮,最終壓歲錢還得交由父母保管。虎年春節,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發現,除了存銀行、當家用、買保險等傳統形式,現代父母更有理財意識,不少人把孩子們的壓歲錢當作“金蛋”,投資教育基金,減輕未來沉重的教育負擔。
傳統做法:存銀行、當家用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10歲以下的幼兒一般都會把壓歲錢交給家長。對于孩子的壓歲錢,有家長仍保留著傳統的做法。
最保守的做法是,給孩子在銀行開個賬戶,專門存放壓歲錢。“存進銀行不費心思,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可以去取。”姜媽媽說,壓歲錢畢竟是孩子的,存進銀行既能表明自己不會“私吞”,又可防止孩子胡亂花費。
也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錢就是家里的錢,所以他們的壓歲錢一般是“無償上交”。楊女士女兒三歲,她說自己每年也得支付大筆的利是用于親戚間的“禮尚往來”,所以孩子的“收入”剛好抵消了她的支付。“過年給孩子買點玩具、零食就行了,她也用不了多少錢。”楊女士說,女兒的壓歲錢往往被規劃在家庭財政之內,不算是一筆意外的收入。
與時俱進:巧投資求增值
然而,很多家長并不滿足于讓孩子的壓歲錢在家里或銀行“齋存”,他們用各種理財方式讓壓歲錢增值。羊城晚報記者在廣州媽媽網上進行的調查顯示,不少與時俱進的家長用孩子的壓歲錢買保險、炒股、定投基金、定投黃金,理財方式五花八門。
·買多種保險
今年五歲的佳佳,春節七天跟著父母走訪親戚一圈,就收獲了近5000元的壓歲錢。“我的錢都在媽媽那里。”佳佳只知道收了很多紅包,但不知錢到底有多少。她的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女兒每年的壓歲錢都會交給自己保管,但她自己只是“代管”,并不會花掉女兒的壓歲錢,“先存著,等她長大后再給她”。
怎樣讓女兒的壓歲錢增值?劉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孩子就是家里的“金笸籮”,每年她會把女兒的壓歲錢用于保險,一般會買個教育、疾病、意外保險組合,一份花2000元左右。“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就有了很好的保障。多買幾份,將來還能分紅,急用錢時還能拿保單質押貸款。”
·設專項基金
從事會計行業的王文君媽媽,她把女兒的壓歲錢放進了家里的“專項基金”,規定“專款專用”,同時也順便讓女兒學習理財。方法很簡單:每年春節后,她會跟女兒協商,用小賬本將壓歲錢的數目記清楚,用于下學年學習費用支出。讓孩子自己計劃管理,把每一筆支出費用記清楚,比如學費、書費、購買文具費等等,女兒每次用錢需征求她的意見,但錢是女兒自己管理的。“這樣孩子既能養成管理錢、會花錢、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等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立意識。”
·定投基金
不過,有家長卻發現了定投基金的收益空間。據計算,如果每年拿5000元壓歲錢用于基金定投,按年收益率5%計算,15年之后也至少能有12萬元入賬,孩子上大學費用基本沒問題了。
“我家兒子拿到了上萬元的壓歲錢,我給他存了一部分定期存款外,還給他的壓歲錢做了每月500元的基金定投,但愿能趕上牛市。”在銀行工作的鄭逢音媽媽說,壓歲錢閑置時間長、使用頻率低,尤其適合投資開放式基金。
鄭逢音媽媽建議,如果是對投資沒有太多經驗的家長,可以選擇一只成長性好的基金進行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下一篇:談談家長對子女的態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開復:給家長的育兒妙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